张树华:裂变、失败与崩溃

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蜕化变质的结果。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

一 、政治:改革而非改向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引起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遭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破坏和捣乱。帝国主义的政治家们一开始就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崭新的社会制度“扼杀在摇篮之中”。二战结束后,西方大国更是以民主、人权为工具,妄图摧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上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政治领导人逐渐失去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开始动摇。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共产党人已经失去信仰。这些国家正在崛起的一代领导人,不是思想家而是务实派。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任后便企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手段,改革不能变成“信仰放弃、方向背弃、主义抛弃”,改革不是改向。打着“民主、人道”旗号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潮不仅使得苏联改革误入歧途,而且葬送了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运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

二 、苏共:坚持而非放弃

苏维埃国家联盟是苏共一手创建的。苏共是苏维埃政权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和核心,苏联大厦维系在苏共这一重要的政治支柱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削弱、后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5年左右的时间里,苏共遭受了——被改革——被削弱——被边缘——被分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失去了苏共也就没有了苏联。

(1)内部削弱。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思潮冲击下,苏共开始逐渐丧失对改革和国家发展的引导力量,在政治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

苏共成为舆论批评的众矢之的。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被削弱。28大上党变成了一个“意识形态俱乐部”。

(2)外部取消——由领导党变为议会党。1990年前后,受到东欧剧变的影响,戈尔巴乔夫开始对多党制表示认可。随后在1990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正式提出了修改宪法第6条的决议,取消苏共对国家政权的法定领导地位。在苏共二十八大上,戈尔巴乔夫声明,苏共将起着议会党的作用。

     (3)瓦解分裂。早在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之际,他身边的政治谋士已经准备了从政治和思想上将“苏共一分为二”的计划。党可以分裂成两个或三个,包括一个强大的社会民主派。在政治思想方面苏共已经分裂在即。苏共28大还为按民族和地区继续分立留下了空间。如果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共最高领导层就已冒出分裂的念头,那么苏共灭亡、改革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

    (4)抛弃与葬送。苏共后期,除了在外部面临民主派的竞争与攻击外,苏共在内部实际上经遭到戈尔巴乔夫等高层的背弃。1990年,戈尔巴乔夫为自己安排退路:提出设立总统一职。1990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第一任总统之后,立即成立了总统委员会。总统委员会制定决策方案后,或通过总统交给立法机关议决,或由总统发布命令执行,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再无能力影响重大决策的制定于执行,制约戈尔巴乔夫的能力越来越小。虽然戈尔巴乔夫仍保留了总书记的职位,但更多的是利用权势以摆脱苏共的控制,直到最后完全摈弃苏共。

广大党员对党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引发了大批苏共党员退党。大批党员退党或脱党实际上是对戈尔巴乔夫搞垮苏共的不满和抗议。

三、 宪政:完善而非拆毁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共领导层决意要与现行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决裂。他们在推行“公开性、民主化和新思维”等思想政治和外交路线的同时,先后发起了大规模激进的政治改组和宪政改革。苏共领导地位、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联盟国家是苏联政治制度的三大根基。而自1988年开始后的两三年的时间内,戈尔巴乔夫通过激进的政治改组拆毁了苏联国家和宪法的根基。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积极推动修改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宣布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设立独揽大权的总统职位。

戈尔巴乔夫开启的民主化运动落入陷阱,政治改革也随之走向了绝路。

(1)政治热与治理失败。经济改革不见任何成效,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进而中央权威丧失殆尽,各地纷纷抗缴税款,经济割据现象更加严重。分裂势力和激进势力趁机将矛头对准了苏联及其国家制度。

(2)政治混乱与秩序失控。1987年底之后,一些组织的思想和主张开始激进化。特别是一些反社会主义和反苏共的组织更加积极,如“民主和人道主义”小组等。这些非正式组织也称得上是培养自由主义或某些极端势力的初级党校。

   (3)民族冲突与国家瓦解。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自由激进势力与苏联境内的民族分裂势力遥相呼应,反苏共、反中央,拉起了“独立”、“自由”的大旗。苏联和苏共腹背受敌:“民族独立”和“民主化”像两把利刃直逼而来。

苏共败亡和苏联瓦解既是一项严肃的历史课题,也是一项政治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研究项目。苏共政治改革失败的教训警示后人,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政治改革必须有利于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必须有利于提升政治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效率,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探索和走出一条全面的、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文关键词: 赵建军 文化产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