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
(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农业经济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以后,似乎农业可以不要计划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包产到户以后,计划并不是不要了。
我看到简报里头大家提出来一些问题:
一、郊区必须种菜,不种不行。这样就有点国家计划的样子。
二、养猪要规定任务。规定一年交多少头猪,派购,这也是计划。
三、种烟叶不能超过八百万亩。这是万里同志提出来的。这是一个老问题,一九五一年就发生过。什么问题呢?那时粮棉比价是有波动的,粮棉比价对棉花有利的时候,农业部就开农业会议,提出来扩种棉花,扩种到一亿四千万亩。我说,那就不得了,粮食会不够吃。扩种棉花限于八千万亩,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现在大体上还是这个口径。
四、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再缩小了。这是赵紫阳同志提出来的。我看也不能再缩小了,再缩小不得了,没饭吃就是了。
五、也是赵紫阳同志提出来的,增产经济作物,只能靠提高单产和利用不种粮食的土地。
不能让农民自由选择只对他自己一时有利的办法。
总之,市场调节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灵活灵活。
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计划。说到底,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进行建设。
这是农民与国家两利的大政方针。
(二)我们经济工作的另一个大方针:
一、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
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只顾吃饭,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
必须在保证有饭吃后,国家还有余力进行建设。因此,饭不能吃得太差,但也不能吃得太好。吃得太好,就没有力量进行建设了。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则界限:只有这么多钱,不能提高太多,必须做到一能吃饭、二能建设。
(三)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在部分地区试办经济特区(广东不是全省特区,福建也不是全省特区),现在只能有这几个,不能增多。
当然,来料加工,合资经营,现在许多地方也在做,但不能再增加特区。搞来料加工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挤掉了。
广东、福建两省的特区及各省的对外业务,要总结经验。现在还没有好好总结。
像江苏这样的省不能搞特区。
既要看到特区的有利方面,也要充分估计到特区带来的副作用。例如:
人民币与外币同时流通,对人民币不利,会打击人民币,因人民币“腿短”,外币“腿长”。
江浙一带历史上是投机活动有名的地区,坏分子的活动都熟门熟路。
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
(四)国家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按计划办事。
该调出的物资,必须按国家计划调出。
全国建设的进度,必须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按全国计划办事。
我讲的意见就是这些。再稍微加几句。报纸上登全国有四十亿美元的顺差,所有权是属于中国银行的,使用权是属于地方的和各部门的,地方的三十亿,各部的十亿。各地各部自己的都可以使用,但是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实际上,这些外汇属于周转外汇,而且中央已经在使用了。我希望一九八五年能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的周转外汇,增加两倍。我们这个国家,有一百二十亿的外汇作为周转资金,很有必要。我讲的这些话,都是“北京话”。地方的同志说北京人讲“北京话”,我是上海人,但话属于“北京话”。有的同志讲,紫阳同志到了北京以后,讲“北京话”了。我看这是确实的,因为紫阳同志是管全国的。我是老北京,一开国就在中央工作,我这个“北京话”合乎全国的利益。
*这是陈云同志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
李长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快评丨“五年规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高、绿、强” 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鲜明特征
-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
- 文旅市场“热”力足,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 展示发展新成果,促进农产品消费
- 金秋"丰"景遍华夏 颗粒归仓稳国基
精选视频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