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本文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与实践要求双重维度,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什么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我们要深刻领悟第五卷中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复杂时代背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深入学习和系统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分为18个专题。这一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从整体框架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可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总论,从总体上规划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二部分是第1个到第17个专题,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第三部分是第18个专题,主要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它不仅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智慧、发展方案提供了权威读本。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奋战“十五五”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习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第1个专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收录的7篇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并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包括“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同时还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等重要内容。

结合其他专题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安排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专题篇章,这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更是从总体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增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全新制度选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在《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等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厚理论支撑,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的;同时,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结合”不仅打开了创新空间,更是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结果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所以,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深层支撑。这些重要论述既充满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智慧,又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刘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