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昭彦 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编者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本文系统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青藏高原生态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引,强调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并结合青海、西藏等地生态文明建设案例,阐释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两山”转化实践与路径。
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青藏高原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多次前往青海、西藏等地考察调研,为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区域的深切关怀与战略考量。
一方面,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取得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新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青海,聚焦生态保护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北半球气候敏感启动区、全球生态系统调节稳定器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肩负着全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全方位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切实承担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
1.第一次考察青海
2016年8月,在第一次考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了解青海的生态环境状况,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早在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考察生态移民、民族团结和基层党建工作;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在考察青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即:“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2.第二次考察青海
2021年6月,在第二次考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深刻阐述了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早在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根据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提出青海要建设产业“四地”,即:“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蓝图,明确了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湖仙女湾,听取青海省加强祁连山地区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介绍,又到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考察。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再次强调要建设产业“四地”,并要求青海“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3.第三次考察青海
2024年6月,在第三次考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青海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同师生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他祝孩子们学有所成、健康成长。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青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发展的关怀与生态文明嘱托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西藏考察,这是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行程。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2025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这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西藏而言,意义重大。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改善,不仅关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
(三)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彰显“国之大者”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一战略部署将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之大者”的理念贯穿其中。青海、西藏等地区要从国家整体利益、长远发展出发,切实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无论是“中华水塔”的守护,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成为青藏高原地区必须坚决落实的重要任务,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