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
最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特区,还到宝钢看了看,有了点感性认识。今天找你们来谈谈特区的开放政策和怎样进一步开放的问题,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有些投资项目现在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从长远看有好处,会有收获。在深圳那里现在至少有两件事情可以搞,一个是建核电站,一个是吸引华侨投资办所大学。华侨在那里办大学,由他们聘请国外水平高的教授,从国外购买教学设备,这样可以给我们培养一批人才。特区搞好了,将来海上石油开发会有生意做。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厦门岛全部搞成特区,就能吸收一批华侨资金,不仅华侨,许多外国人也会来投资,这样就能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为它服务,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只要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外商、华侨就会来投资。我看这不会失败,肯定益处很大。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这样做,肯定是利多弊少。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中国发展经济应从何着手?有位日本朋友曾经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点,先要把交通、通讯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第二点,他建议我们实行高收入高消费的政策。这一点,在我们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现在没有条件实行高收入高消费的政策。但如果将来沿海的特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增加消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全国没有这个条件,可以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
*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福建等地回京后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的一部分。他在视察期间写了一些题词。在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珠海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在宝钢的题词是:“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本文关键词:
李长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快评丨“五年规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高、绿、强” 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鲜明特征
-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
- 文旅市场“热”力足,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 展示发展新成果,促进农产品消费
- 金秋"丰"景遍华夏 颗粒归仓稳国基
精选视频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