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敢为事业用人才。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事业发展与人才作用的内在关系,是对科学发展人才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要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大胆选拔使用各类优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凡领导者,都知道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但一涉及到具体的用人实践,有些领导却显得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从人才成长规律来分析,主要是因为:一是创新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氛围下,一些领导不愿冒风险担责任;二是人往高处走,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少数领导害怕关键人才“跳槽”,投入竞争对手怀抱;三是优秀人才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好管、不“听话”,有时候还爱“犯上”;四是现行人才制度有些还不合理,一些领导不愿“惹事”、“找麻烦”,不敢突破已有的条条框框;五是个别领导缺乏容才雅量,不敢选用能人,担心“功高震主”。凡此种种,说到底是“私”字作怪。
敢为事业用人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公”字当头,以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凭公心选贤任能。要坚持以用为本,对于看准的、有发展潜力的拔尖人才,敢于持续投入,宽容失败,关心受挫人才,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搞创新。对于事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不要总想着“捆”住他,要放手使用,不仅要给位子,还要给实惠、给荣誉,让他们有职有权、有名有利。对于个性鲜明的奇才怪才,要善于包容、用其所长。对那些有闯劲且又富有争议的人才,要敢于坚持原则、力排众议,把他们放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接受急难险重等复杂环境考验。对于一时离开的人才,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栽好梧桐树,留待凤凰栖。要大胆创新人才评价发现和选拔使用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倾向,以业绩和贡献论人才,在重大工程实践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
邓小平同志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练就一双识人慧眼,拔人于未名之时,济人于艰难之际,量才授职、任其所宜,使野无遗贤、各得其所。要有求贤若渴之心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于选用比自己优秀的人才,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
仲祖文:敢为事业用人才
本文关键词:
仲祖文
相关阅读
- 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2021-05-13
- 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2021-03-22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2020-08-12
-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2020-07-03
-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2020-07-02
- 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2019-12-05
-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2019-05-28
-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2019-05-28
- 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2019-03-21
-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2019-03-21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农村电商激活乡土中国
-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 科技进步驱动中国农机出海浪潮
-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素质基础
- 拓展和提振服务消费 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动能
- 沈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升华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 北京世园公园:从盛会舞台到全民乐园的华丽蜕变
- 以创新为钥,打开县域消费大市场
- 携手共绘雪域高原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4年降32% 感知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理论看点】王永中:“一带一路”使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的地位与前景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