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王伟光: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认清世界人才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从世情看,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世界发展呈现更加纷繁复杂的态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促使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发紧迫,争夺越发激烈,人才竞争国际化成为新的趋势。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展开人才竞争,核心是争夺国际高端人才。目前,国际人才竞争的大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人才市场,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各国政府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对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和实施本国的人才战略,以提升国家人才总体竞争力。比如,美国政府提出的总目标是为21世纪培养充足的人才,吸引全球精英服务美国,保持美国全球创新大国的地位;印度政府为使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消除贫困的武器,在21世纪初提出了2008年软件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战略,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这不仅为我国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借鉴,也提出了挑战。

从国情看,我国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升我国各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重点抓好以创新型人才为主的“五支队伍”建设。

一是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结构。但要使党政人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领导能力。

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虽然已有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但仍严重缺乏领军人才;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多,但急需的尖端人才匮乏;留学回国人才趋多,但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回归少;科技型人才多,但创业型人才少;自然科学类人才多,但社会科学类人才少。因此,加强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企业的需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尤其是人才规划不到位,评价体系不科学,服务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培养使用模式不适应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能经得起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考验的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重要任务。

四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技能人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缺口都很大,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而且这类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环境令人担忧,社会认可程度不高。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又面临大量的技能人才短缺,随着发展的结构性调整,这个矛盾越发突出。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中,要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必须使农村各个领域有足够的人才保证。但目前看来,农村人才现状远远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缺乏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情与国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大好机遇,迎接国际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对我国人才发展形成的严峻挑战,努力改变我国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不利局面。首先,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夺得先机,牢牢掌握主动权。其次,要科学确定我国未来人才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将人才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通盘考虑,一并推进。第三,要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明确人才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我国“五支队伍”的数量与素质,重点造就杰出的创新型人才。第四,要加快推进我国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提升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推进教育向全球开放,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国际化培训力度。第五,要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吸引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最后,要尽快出台国际通行的投资、技术政策,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宏大的气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二、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全面改善我国人才发展环境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造就人才、吸纳人才、用好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当今各国着力提升本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立足当前,把握未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改革,全面改善我国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运行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平竞争为基础、择优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增强企业培养、使用人才的能力;在人才流动中加快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融资、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体制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党管人才的科学运行体制机制,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完善人才工作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建立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要按照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外合作、产学合作的多种办学形式,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要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方面,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三是加快建立与完善我国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通过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党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当前要着力提升人才立法层次,优化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根据人才类型特点,健全针对各类人才的法律制度,如制定《人才促进法》,发挥对人才立法的统领作用;制定《国家荣誉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移民法》,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等等。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人才出发,努力满足人才的物质文化需求。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条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倡导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尊重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使各类人才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干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走向世界,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理论,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在国际交流和对话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尚显不足,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在国际社会发出更多属于中国的声音,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就要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这种形势下,实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无疑是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走向世界,也是进一步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作为综合国力构成因素中的精神生产能力和先导性要素,哲学社会科学历来在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位置。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尚不显著,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走向世界,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交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阔视野,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是一项双重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精心组织和策划,制定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对重点领域、阶段和中长期目标以及实施步骤等进行科学部署。第一,要努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析说明问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第二,要抓紧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国际性人才,培养一大批方向明确、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专家、名家、大家,通过对外学术交流、国际学术活动、选派留学人员等多种渠道,促进国际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第三,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养。结合我国当前处于学科带头人代际交替的实际情况,要切实采取措施,使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崇尚真理、学识渊博、学风优良、品德高尚的中青年理论家、思想家和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第四,要贯彻“以我为主”的原则,组织力量着手进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整理和翻译工作,为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提供便利,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第五,要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既要重视政府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推介优秀成果和人才中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跨国民间学术交流。在传播形式上,既可以经由学术界,以纯学术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发挥市场作用,以产业化半产业化的方式运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学术机构走出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