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

胡鞍钢:“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

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获得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访问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国情问题研究专家,1998年起创办《国情报告》,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中国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手段,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十二五”时期,中国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挑战,也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绿色革命,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发展模式由“黑猫”向“绿猫”转型。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制订之年,明年中国将正式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了人们对“十二五”规划的普遍期盼。

一、经济增长越快,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净福利越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其理论框架是什么?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提出了经济社会净福利的最大化,这一方面意味着民生福利最大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要最小化。

从经济角度看,经济净福利如果用绿色GDP来表示的话,就应该考虑包括资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在内的成本,同时,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的话,经济社会的净福利也应该考虑各类社会成本的存在。以往,我们都认同发展是硬道理,在很多人那里,实际上增长是硬道理。但经济增长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社会的净福利就越大。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经济的增长速度越快,社会的净福利反而是急剧下降的。1996年到2000年我国的“九五”计划时期,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只有8.63%,这个时期,无论是能源消耗、发电量,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仅是低增长的,有的还是负增长的。而2001年到2008年,我国的GDP增长平均提高了0.6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率。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打破“经济增长至上论”。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历次的“五年计划”或“五年规划”,事实上几乎都把转型和战略结构的调整作为主线。而“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成为我们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契机。

今年二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八大举措。这成为中国今后30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路。按照我的理解,我们今后的主题,就是从原来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转型是硬道理;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

这样一个重大转变,其背景是什么呢?

首先来看全球局势。目前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气候变化。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系统知识是很有限的,直到1989年,全球才成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 PCC),才有了IPCC的第一份报告。后来有了它的第四份报告。也就是说,我们在几年前才能够真正意识到人类最大的危机实际上是气候变化。在过去1000多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是相当有限的,世界银行的数据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人类由于工业革命,碳排放的加速使得地球的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之前提高了将近一度。最要紧的是,进入21世纪,如果全球按照目前这个发展模式进行下去,有可能在2100年地球温度上升5度,最新的估计甚至认为会上升7度。只有通过人类的共同合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合作、绿色创新、绿色革命,我们才有可能把地球的温度控制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处置不当,会导致人类的灾难。

18世纪中叶以来,传统西方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什么?一方面,其经济总量在绝对数上是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它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把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定义为“黑色发展模式”。

过去200多年是人类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把它称之为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从低水平到中水平、高水平不断推进的。1750年后,世界发生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1750年后,蒸汽机推动了生产发展;第二次是1850年后,电力和铁路交通带动了经济发展。而IT产品与技术则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2000年以后,我们实际上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是绿色工业革命时代。21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我们把它称之为“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模式”的本质,就是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降低污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甚至是非碳经济,使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或者温室气体排放逐步脱钩。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正处在新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动时期。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如何进行绿色创新?中国必须实现转型,要在全球转型过程中先行一步占领有利地位。从国内看,一方面,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另一方面,中国又处在我们所说的资源矛盾凸显期,我们的很多能耗指标都已经是世界第一或第二位。以往我们只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论证资源环境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今天,我们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气候变化这个最大的制约因素。可以说,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

二、“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的首个绿色规划

“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国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它的定位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要阐明国家的战略意图,确保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其中,绿色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是中国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十二五”规划就是要把这些战略意图和行动纲领加以量化,并划分为诸多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对各级政府进行约束,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实现。

提出诸多约束性、预期性指标,更多地是要靠市场主体来进一步完成这些指标的。“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会非常清楚,其基本思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把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五大建设”五位一体地凸显出来,尤其是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可以说,“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的首个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总体设计上包括五个方面的战略内涵,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前三个方面都是“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来的,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气候适应型社会,一个是防灾减灾,应当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的绿色规划设计。总之,“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从关键性指标看,我们不仅要使我国的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20%,而且要努力使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迅速提高,以及减少其他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要考虑到清洁煤炭的利用比例,以及生态空间和环境投资比例的进一步提高。这些思路都是对过去“十一五”规划的继承,更是一种创新。我们要尽量使这些思路能够量化,从而能够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

我们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十二五”规划,那就是“绿色”。我们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第一,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第二,中国需要积极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第三,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黑猫”之一,如今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实现从“黑猫”向“绿猫”的转变;第四,要积极促进全球的绿色合作,为人类做出绿色贡献。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