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是终点,还是转折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是终点,还是转折点?

(一)

讨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是走到了头,还是进入了转折点,先要看清楚天下大势。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跨国公司,给世界各国的外向型经济,冲击是非常大的。中国也不例外。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要有勇气,迎接这一变化的到来。

由于人们对于这场危机的思考和研究还刚刚起步,看法和结论千差万别,这是难免的。我想,应该允许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和争鸣。也许有一点是共识,这就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至于这一课的主题是什么,人们又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说法。我以为,对于中国来讲,这一课的主题是:怎么样参与经济全球化?

因为,全面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变化,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会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

因此,我不赞成那种否定经济全球化趋势,倒退到贸易保护主义去的思路和做法。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从上一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一路推进,迅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其中,毫无疑问,有经验,也有问题。现在到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了。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为了继续向前走,而不是倒退。

(二)

讨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是走到了头,还是进入了转折点,还要看清楚中国大趋势。

中国的大趋势,是历史大趋势。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1949年人民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解决了第一个历史性课题。现在的改革开放,是为了解决第二个历史性课题,这一课题的最后解决要看我们到21世纪中叶能不能实现现代化。这不是任何人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提出的。

而要解决这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在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多到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实现现代化,无论是解决技术问题,还是解决资金、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问题,都要靠两条腿走路,靠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积极性都要发挥出来。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的必定是既独立自主又对外开放的道路,是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

因此,中国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要研究许多问题,但不管怎么研究都不会离开这条道路。

我们决不会搞这种形式的或那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是:怎么样以更加健全的方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是可以断言的。因为,这是由中国的历史造成的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大趋势。

(三)

讨论了天下大势和中国大趋势,我们就可以切入“跨国公司在中国:是终点,还是转折点?”这个题目了。

显然,只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只要中国还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跨国公司就不会在中国走向终点。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多作论证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必须适应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型。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人在前几年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只要看一看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看一看我们党的十七大文件及其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就可以有所体会。我们在前几年就已经提出,中国经济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到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上来。因此,跨国公司在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是一个中国经济向科学发展转变的新机遇,关键是如何适应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比如,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下,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大经济结构转变的力度,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不能不转变。

比如,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下,已经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中国发展的外需如何同拉动中国的内需结合起来,也是需要很好思考和应对的。

又比如,中国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促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里的农村的发展,跨国公司能不能也把投资的方向和重点转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里的农村去。这样的转变,是要有勇气和胆略的。

因此,我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同我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前景的看法一样,不是悲观的。关键是要认识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勇敢地面对这个新形势,适应这个新形势。

[这是作者在商务部研究院等单位与本报联合主办的2009(第七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的演讲,略有删节]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