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概念和新思想,这不仅对于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这个理论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三个“第一次”上:

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党建实践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同其他各类政党一样,也有一个能否生存发展和如何生存发展的严峻问题。由此决定了我们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不能满足于简单地诠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这一来自实践的严峻问题作为我们研究党的建设理论的中心课题。

回顾工人阶级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党能否生存发展和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考验。

第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19世纪40年代欧洲革命高潮兴起的时候,工人阶级面临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历史性考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给工人运动提供“必要的支柱”,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共产主义者同盟,进而建立了“第一国际”这一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

第二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工人阶级政党再一次面临着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和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性考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等著作,一直到恩格斯晚年对“第二国际”的指导,就是为了应对这一历史性考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政党能否生存发展和如何生存发展这一根本问题。

第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并因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而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最为严重的挑战和考验。伴随着苏黎世“三人团”的形成和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第二国际”从意识形态分歧走向组织分裂。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先锋队”理论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进部队,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第四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共产党组织从帝国主义国家扩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蓬勃发展,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着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如何建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性考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并从各个方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第五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和世界上相继出现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以后,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着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考验。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一方面加大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广泛建立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方法处理党内矛盾,发生了一系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破坏了党内民主集中制,对党的团结统一造成了损害。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如何处理党际关系,如何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并制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直到苏联霸权主义的出现。党的建设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局面。

第六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始改革以后,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这样双重的历史性考验。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坚持和巩固了社会主义,而且在探索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积累了极为珍贵的成功经验。

上述历史的简要回顾,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第一,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但是通过对上述历史的简要回顾,也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不仅仅体现在它的阶级性上,而且进一步体现在党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在党是否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

第二,党的先进性要靠建设才能体现和发展。上述历史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作为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的政党,尽管具有其他政党所没有的先进性,但是这种先进性既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永恒的,必须通过党不断加强自我建设才能形成和发展。所以,党的先进性也有一个“建设”的问题,而且要重在建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新概念新思想,就突出了“建设”的精神。

第三,能否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胡锦涛同志讲过一句极为深刻的话: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两个“不等于”意味着党的先进性问题实质是党的生存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第一国际”的历史,尤其是恩格斯创建的“第二国际”和列宁创建的“第三国际”以及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尤为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讲,更要具有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和自觉。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永葆党的先进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政党能否生存发展和如何生存发展这一历史性课题。

因此,结论就是胡锦涛同志所揭示和概括的: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我们都知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保证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胡锦涛同志总结我们党80多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不仅明确地指出长期来我们党的建设始终是围绕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展开的,而且深刻地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要理解和认识这一极其重要的思想,首先要搞清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我认为,所谓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的形式上,不是某个专项建设,而是通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建设体现出来的,带有综合功能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的内容上,是推动我们党的工作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的目标要求上,是保证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带领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并更好地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可以这样从党的建设的形式、内容和目标要求上来理解党的先进性建设。

要理解和认识这一极其重要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外延。我认为,党能不能具有先进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并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上。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要坚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的,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讲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就在于党的理论和纲领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二是代表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样的道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正如胡锦涛同志说过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第二,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上,包括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我们党是由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6900多万名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党的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后,有没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加以贯彻落实,有没有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使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能否真正体现出来。胡锦涛同志说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第三,体现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生机和活力,要靠广大党员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要靠广大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党的良好形象,要靠广大党员用行动去树立和维护。因此要经常教育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中国共产党已有6900多万名党员,平均每20人中大体有1名党员,对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党员的先进性如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无论对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还是对党的战斗力,都有直接的影响。今天,我们6900多万党员中,十四大以来入党的党员已超过三分之一,35岁以下的党员已接近四分之一,新党员、青年党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既是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党迫切需要加强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如何教育广大党员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怎样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具体外延的分析中,我们确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第一次提出要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进入21世纪,我们党在全党范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批分期在全党开展。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党中央就考虑并提出要以实践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表明,党的先进性建设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作出这一重大决策并提上议事日程,首先是因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已经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第一批先进性教育单位,到6、7月间已全部结束,收获很大。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党内民主,形成了通过广泛的谈心活动、认真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来加强党内监督的一些好经验;四是进一步提高了宗旨意识,通过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解决了各单位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说,比较好地达到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这些经验,连同上一次开展“三讲”教育活动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以形成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作出这一重大决策并提上议事日程,还在于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曾庆红同志不久前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深刻地指出,先进性教育活动有阶段性和时间性,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抵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目标,探索并形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那么,如何探索和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呢?

第一,既要有长期的工作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要有循序推进、务实促进的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循序”强调的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务实”强调的是每一阶段都要有工作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推进”和“促进”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努力。比如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上一次“三讲”教育活动相比较,教育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重点都有所不同,同时又努力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探索和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应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

第二,既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实际的、有利于增强党员意识的党内生活制度。也就是说,一要抓教育,二要抓制度。教育要有较长的计划,也要有针对性,使之真正有效。制度要切合各种工作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增强党员意识。比如党员平时过组织生活,不仅要制度化,而且要有实效,要能够使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从我个人来讲,入党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历来是在业余时间即晚上或周日过党的组织生活,“文革”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变成要么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要么利用上班时间过组织生活,这样做并不利于党员培育党员意识。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研究并加以改进呢?我以为是可以改进的。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只要有了党员意识,就会以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列举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希望我们的教育和制度建设有利于增强党员意识,真正成为一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第三,既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又要不断完善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制度建设,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制度建设,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民主的要求,要以维护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基础,完善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内选举、党代会、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等各项制度,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纪律和监督的要求,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严肃党规党纪,通过谈心活动和诫勉谈话、纪律处分等形式加强党内监督,通过征询群众意见、举报和通报等形式加强党外监督。我们只要在制度建设上把这两方面要求统一起来,就能建立一个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第四,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由于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的理论和纲领上,因此要形成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全局讲,还是要靠党的理论创新。这是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最为根本的因素和机制,是保证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坚持联系实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正确理解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相统一,始终牢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醒认识国内外环境和党的现状,形成正确的政策和治党理念。因为,讲先进性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可能性。江泽民同志强调并提醒我们“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只有坚持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论,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出发,来推进理论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应当坚信,只要在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党内民主与党内外监督、理论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统一的基础上,形成长期工作目标与具体工作安排相结合的、一整套既传承立党之道又紧跟时代潮流的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形势下永葆党的先进性。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校长)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