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谈 嘉 宾
万 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赵洪祝: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谢旭人: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罗志军:江苏省省长
李君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 捷: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韩 康: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别策划并采访了部分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请他们深入解读“十二五”规划。
一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恢宏旋律
万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深入分析并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统领和指导意义。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必须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找准改革突破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赵洪祝:“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保持浙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动浙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成效,改善民生工作得到新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努力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谢旭人:财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完成《建议》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都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财政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绩效。
蔡武: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明确部署。着眼长远,必须立足当前。“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完成《建议》提出的文化发展目标,破解四个“不完全适应”,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地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张晓晶:“十二五”规划有目标有举措,最需要的是勇气与魄力。如果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称得上是“全球化的黄金时代”,那么,经历了这次危机,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恐怕要告一段落。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再平衡与结构调整会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根据历史经验,在面临增长下滑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抬头。这表明,中国所面临的外部需求的萎缩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一个会持续较长时间的“新常态”。作为前提的外部环境的改变,也使“十二五”规划与之前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扩大内需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且独立成篇。
李捷:《建议》是一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纲领性文献。它的颁布和实施,恰逢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恰逢全党全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之时,可谓意义重大。贯穿《建议》的一条红线,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的关键,是在科学理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阶段特点破解发展难题。
张晓明:《建议》首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文化产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未来十年的市场空间来看,这个发展目标是可行的,真正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下大功夫。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9年达到8400亿元,占同期GDP比重为2.5%左右,如果增加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至少要达到占同期GDP的5%-6%。2009年我国GDP约为33万亿元,按照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达到约为53万亿元,如果文化产业占5%则为26608亿元。从2009年的8400亿元到2015年的26608亿元,年增率为21%。这个发展指标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韩康:“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中期发展战略,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特别是认真吸收了国内理论界许多优秀研究成果,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个好实例。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经对科学发展观做过一个理论概括,即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共三句话,言简意赅,十分精要。这次“十二五”规划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对这个主题的解释,除了重申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理论概括的三句话外,还加上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句话的补充,意义非同一般,不但使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概括更加深刻、全面,也更加符合社情、民心,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深化、进步。
一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进行曲
李君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六大突出问题。一是怎样把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转变到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上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怎样攻克“三农”问题,特别是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三是怎样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怎样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怎样把发展、转变、改革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改革中加快转变和发展;六是怎样把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议》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作出了明确部署。
蔡武:《建议》要求,必须坚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支柱性产业。
罗志军:“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主动转、加快转、率先转,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针对“十二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任务,我们对发展战略进行了提升和完善,把科教兴省战略发展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充分发挥江苏科技教育的优势,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统筹推进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重要支撑。确立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轨道。
李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使我们联想起30年前开展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我们现在所说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解放,是要把我们自己关于发展的经验和习惯做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重新地做一些深刻的反思。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自我往往比突破前人更加困难一些,这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深刻性就在这里。说到底,这次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解放,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从传统现代化的模式里面解放出来,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来。“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对此充满必胜的信心。
张晓晶: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是关键。同时,要改变政绩评价体系。还要更加注重发挥价格、财税机制的作用。只有资源、能源价格合理了,资源税、环境税到位了,才真正有利于节能减排;只有劳动力、资金成本不再被压低,才会激励企业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只有逐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才会使地方上不会只注重规模扩张与工业发展,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只有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使地方财政有新的支撑,缓解地方财力、事权不匹配的问题,才不会出现地方单纯依赖土地财政、畸形发展房地产的问题。另外从根本上,只有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价格信号才可能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地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供给的效率。
谢旭人:财政部将把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贯穿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今后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四是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万钢:“十二五”时期,科技部将主要力推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超前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项目研究。二是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继续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系统推进,力争取得重大进展。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核心,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物种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创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五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导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是着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一幅富民强国的绚丽画卷
赵洪祝:以富民强省为目的,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提高,力争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居全国前列,努力实现“富民”和“强省”的统一,使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罗志军:我们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是小平同志对江苏的谆谆嘱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两任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始向第三步迈进。“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确立新的更高目标追求。综合分析各方面基础和条件,我们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15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张晓明:当今时代是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会更加重要。很显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下一个十年有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消费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城市化和出口结构升级被看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文化产业可以搭乘的“五驾马车”。相信每辆车都可以有一定的统计数字支撑,强力拉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近年来联合国制定了新的国际文化贸易指标体系,将富含创意设计内涵的产品(如传统工艺品等)纳入统计,结果发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创意产品出口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结构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发展文化事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李君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十分严重,侵犯群众利益和合法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警惕和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不仅对于我们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保持和弘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韩康:《建议》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足够的聪明智慧,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与时俱进。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既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财富增长,也要促进民生改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民众认同、机会公平的包容性增长。只要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又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