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战略机遇期有“四大根据”

我国处战略机遇期有“四大根据”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陈叶军)11月25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做客强国论坛,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关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五中全会提出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出发点,是客观、冷静、有根据的判断。关键是要在挑战中寻机遇,不要惊慌失措。

李君如说,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尤其提出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很重要。因为制定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都要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国内外的形势及其对我们的影响。五中全会提出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出发点,要重视这个判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的十六大对国际国内问题的判断,依然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势。我们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问题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一个重要判断,到今天已经十年了,看看十六大作出判断的根据现在还存在不存在。十六大当时判断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世界的发展态势的分析讲了这么几条,第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第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第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看这四条所说的情况现在依然存在,所以,从国际局势变动来看,现在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关于国内的问题讲了两条,第一条就是我们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我们前进的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二条,21世纪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完成全面小康的任务,现在依然如此。所以,十六大报告讲重要战略机遇期关于国内的一些根据也依然存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十六大所作出的判断今天依然有效,也就是说今天依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发生深刻变化,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十六大以来十年我们基本面是没有变的,客观地说,我们还有变的一方面,而且这个变是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的变化里面有挑战、有机遇,总体上讲,机遇大于挑战。从近十年的世界形势而言,一是美国和北约调整了战略,他们把触角伸到了我国的周边,但是,现在他们深深地陷进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场,这里对我们有挑战同时也有机遇。二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通过里斯本条约以后,欧盟的组织构架已经建成了,欧洲的发展对我们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三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发生的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它对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很大冲击,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重创了世界经济,尤其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的经济,也削弱了美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对我们也不都是坏消息。四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G20取代G8,意味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所以,全球智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我们来讲总体上是有利的。五是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朋友也越来越多。

从世界的深刻变化,这个变化里面有的是严峻的挑战,同时,有很大的机遇。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深刻的变动还表现在世界经济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尽管恢复好于预期,但由于主要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受到重创,国际市场需求增量放缓,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对世界经济来讲,发达国家也有经济转型,虚拟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这个对我们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一个经济结构来讲,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当然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

这次美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引起国际经济市场更大的动荡,对我们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将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样对我们用人民币来结算贸易也提供了机遇。再比如,世界科技创新正有新的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这对我们来讲也是难得的一个机遇。

总体来讲,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复杂,我们面对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对我们并不是说都是坏事,有机遇有挑战,机遇总的来讲还是大于挑战。所以,从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来看,情况很复杂,有深刻的变动,我们面临着机遇还是很多、很大、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

第三,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困难,有挑战,同时,我们的有利条件也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讲挑战,我们国内面临的挑战很多很多,一,尽管国内生产总值非常快,总量也大,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困难不小。二,我们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很突出,同时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国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居民消费比例偏低,这个问题对我们压力很大,但是对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公民收入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三,我们增长收入很快,但是科技创新不强,劳动力素质偏低,对我们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很大。这是一个挑战,同时,我们可以在这种背景下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机遇。四,我们将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提高生活水平质量的需求,同时,我们的教育、卫生、保健、环境、社会福利等等社会投入和发展还有困难,难度也比较大。但是这个问题对我们加大社会建设的力度提供了机遇。

所以,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分析,总的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要看到,第一,“十二五”时期和过去我们改革开放三年所走过的路程相比,其实我们过去每一阶段都有挑战、问题,现在尽管有挑战的问题,但是条件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我们的发展道路具有明显优势,这是大家公认的。第二,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大幅度增强,2009年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3700美元,今年有望超过4000美元,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8亿美元,这个对我们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物质条件。特别是我们这几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迅速发展,这对我们化解各方面矛盾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城镇化问题,我们这几年经过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46.6%,“十二五”时期将超过50%。城镇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三农问题的压力和就业问题的压力,同时可以拉动内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可以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拉动起来。

第四,更重要的是,关键在于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我们不可能设想哪一天没有挑战,这是不现实的。恰恰相反,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往前走,挑战又多又大又复杂,关键是在挑战中看到机遇。当年邓小平面对着国内外的政治风波,特别是西方七国联手制裁我们这样严峻的形势,有的人惊慌失措,认为天下一片漆黑,邓小平很坦然地说,对国际形势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这是一个个案,就是邓小平怎么看挑战的,怎么看挑战和机遇关系的。他认为,机遇背后就有挑战,挑战背后又有机遇。我们要善于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而不能够被挑战搞得惊慌失措。这个方法很重要,所以从今天来讲,一方面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因为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忘乎所以;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有一种抓机遇的意识,就是要看到挑战背后的机遇,树立起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坚定信心,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挑战中看到机遇。

所以,中央说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客观、冷静、有根据的判断,是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有根据的。这些根据是事实,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当然,中央强调要两个意识的树立,一个是机遇意识,一个是忧患意识,把这两个意识能够树立起来,我们就能够既看到挑战,又能够从挑战背后找到机遇,从而建立起科学的信心,来完成“十二五”规划。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