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宋鸿兵:国际货币战争的新战局(3)

购买力哪去了?

现在的购买力哪去了?为什么我要写《货币战争》?是因为我明白了这些人是如何的狡猾,也是如何的罪恶,实际上就是欺负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在当代不再用枪、用炮,而是通过发货币的形式很文明的把钱掠夺过去,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财富不再属于你了。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大多数老百姓对金融、对货币发行制度是完全不知道的,货币之间的斗争和围绕货币财富的掠夺要比原来的战争要残酷得多,为了帮助老百姓躲过这帮人的算计,我写了《货币战争》。

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洗掉中国五千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三万亿人民币。三万亿人民币够打多少场战争?够修多少航空母舰?实际上它比一场战争造成的损失要大很多倍,所以当代社会金融将会成为各个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现在我们看到货币战争正在变成全世界非常关注的现实性话题,因为这个战争太残酷了,如果我们不做资产上的配置和应对,受掠夺的肯定就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我在2006年就一直强调黄金跟白银,因为它是各国政府印不出来,掠夺不了的东西。通货膨胀现在已经达到了偷窃大家财富不用敲门撬锁的境界了,这就要求我们普通的投资人一定要明白货币发行的机制,一定要懂金融。当明白这套道理之后别人再向你卖保险、卖理财产品时,一定会算未来购买力将下降了多少,给我的回报率能不能补偿这一点。现在很多人告诉大众年化收益率是3%或者5%的,可事实是现在的购买力下降不只是5%,可能更多,那买了之后就净亏。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能不能保持购买力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CPI完全是经济学家自娱自乐的工具,CPI4.4%跟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没有丝毫关系,除非搞CPI的这帮人没有孩子去读书,自己不用上医院去看病,自己不用去买菜,真实的生活感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理论研究。所以,这一切都要求对于投资理财需要换一个思路,需要从资产上进行彻底的配置。

在一次围绕围剿人民币的亚洲论坛上,主讲中13个是欧美人,只有两个亚洲人——日本前首相和我。我提出人民币如何国际化的问题,重点阐述金融边疆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疆域除了陆疆、海疆、天空,还有金融。在书中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进而探讨为什么日本崛起而中国失败的原因。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中日之间最大的起点差距就是日本牢牢地控制住了它的金融主权,而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从1880年左右被外资银行所控制。当时在上海谁最牛?汇丰银行最牛。汇丰银行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中央银行。胡雪岩大家都了解,胡雪岩跟洋行PK,为什么失败了?汇丰银行当时主管着上海整个银根的紧缩,通过拆票给中国金融市场供应白银。当年西方国家对日本的金融攻击同对中国的方法是一样的,带了两亿两白银的注册资本金,远远超过当时日本金融体系的总和,但是在1900年,日本的外资银行全部倒闭。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为什么泰铢会失败,港币保卫战会成功?原因是虽然泰铢和港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但是泰铢大量撒出去了,索罗斯在各处买泰铢,泰国中央银行竟然毫无察觉,索罗斯收了这么多泰铢之后,一把就把泰铢砸垮。而港币没有在整个亚洲全部流通,所以要想砸港币的话先得囤货,被香港监管局发现之后,香港监管局立刻抬高拆借利息,就让成本高到根本无利可图的程度。人民币国际化也存在这个问题,人民币大幅度国际流通的时候,如果在全世界没有自己的金融网络,没有自己的布局,没有自己的人民币清算体系,流出的钱中国政府根本就“两眼一抹黑”,谁是人民币最终的需求者,钱怎么流动完全不清楚。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不清楚当自己的钱一出中国的国界,一到海外钱就完全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的安全性可言。控制清算中心的这些大机构是可以调这些数据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跟人家做商品期货,做PK和博弈的话,这些国际机构左手开清算中心,右手开对冲基金,你的情况对方看得一清二楚,这不是做交易,而是在围剿。就像去打仗,对方能够把你的布防看得一清二楚,而对方的飞机在什么地方你根本不知道。因此,人民币要走出去,必须要在全球建立广泛的金融网络和独立的清算中心,需要一个长期的布局。在这个布局完成之前要把人民币撒出去,在未来会形成非常大的潜在危险。

什么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

什么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为什么我认为整个措施不对呢?奥巴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不能够奏效的,债务是爆发危机的根源,这回爆发金融危机和历次是一样的,它是负债过度造成老百姓还款出现问题。金融危机核心就是债务危机,本质就是支付危机。那么要拯救这样的一场危机,实际上主攻方向是削减债务规模。但是美国政府没有这么做,而是向未来借更多的钱,大量透支未来。

搞财政刺激就要发国债借更多的钱,最后会使债务越来越多,增加了克服金融危机的难度。当最后透支到极限,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主权国家的货币信用就该发生危机了。我们看到欧洲为什么会爆发货币危机?当政府用了吃奶的力气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时候,那货币就会出现危机。

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如果危机已经结束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问题的核心就是“债务堰塞湖”,如果长期负债增加的速度超过GDP增长,债务就会成为堰塞湖,整个金融体系的大坝就会越来越危险,至于从哪个链条上破裂这是随机的,但是水位高到一定程度,资金链断裂是必然的,它会导致出现违约,一出现违约,银行就会遭受损失,然后就会紧缩银根不再放贷,对整个社会信用扩张造成收缩作用,老百姓失业率将会上升,还款能力和消费下降,进而会导致更多人违约,银行损失会更大,会更紧缩,最后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美国1929年大萧条就是这样,大批的工业倒闭,然后导致工厂裁员,迫使银行大规模倒闭,使整个信贷空前的紧缩。1929年大箫条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总体负债才缓慢下降。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总负债是GDP的100%到150%的时候,经济是可以稳定持续的,但如果总负债占比越高,经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的总负债率是GDP的375%,而现在高达400%。因此,我不认为危机能结束。为什么格林斯潘一直说这场危机是8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危机?就是因为除了本次危机,没有哪个时期总负债达到300%以上。1929年大萧条花了20年才解决,这次危机难道就能在24个月内解决问题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可能指望通过信贷扩张能够让严重负债的老百姓还有能力去透支消费。

这个时代跟以前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了,第二轮再释放出去的货币必然还是失败,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开的药方是错的。这些钱淤积在商业银行,最后只能被所谓对冲基金低价借出来到其他国家去炒资产价格,包括中国。所以这时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资产泡沫破裂,就同当年日本的情况一样。

2008年为克服危机,美国政府大笔举债,这些债务都将在2012年到2014年到期,届时将形成难以逾越的债务高墙,这两个还债高峰在2014年肯定是“爬不过去”的,全世界的钱全部拿去给美国,仍然不够。到时候,美国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发动战争,在中东、亚洲地区制造一些局部战争,把全世界的钱回流美国支持美国的债务市场;第二,美元剧烈的大幅度的贬值:第三,两种手段并用。因此,贵金属百分之百是要上涨的,不要认为现在黄金价格一千三是一个高点,到2014年的时候也许是三千一或者更高。白银的上涨速度可能比黄金还要厉害。现在出现所谓美元指数反弹,这只是美元这种纸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纸币更坚挺而已,而不是购买力变强,就购买力而言永远是不断下跌的。所以,我们可以预见美国会有第三、第四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有没有正确解决金融危机的思路呢?其实是有的,美国政府如果换个思路,金融危机早就可以控制,而且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但是直到现在美国也没有这么做。这个思路是什么呢?就是削减债务。为什么我强调研究历史,而不是根据现状?现在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先例,比如纳粹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的工业由于经济大萧条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成为当时西方国家里面危机最严重的国家,还有大量的战争赔款存在。同一时期上台的还有罗斯福,经过几年的施政,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美国失业问题,而希特勒四年之后让德国的失业率大大下降,重工业全面恢复。

希特勒走的那条路跟奥巴马是截然不同的,希特勒上来就是削减债务,他认为之所以会爆发危机就是老百姓负债过度,因此,政府一次性把老百姓的债全部还了。而美国人是借更多的钱先去还华尔街,把华尔街的资产负债表漏洞填满,老百姓负债却越来越高,欠的国债最后都是老百姓还。本来导致危机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债务违约,现在负债更高,失业率在上涨,显然违约率就会扩大,这个时候已经解决完的银行危机会再度出现,再不印钞票的话会再次出现更大的窟窿,这就属于一个典型的错误配置。

削减债务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做的事情,因为冤有头债有主,如果调整债权关系的话就动摇了美国价值体系。所以,中国为什么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或者像当年的德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体制不一样,思路不一样。美国用奥巴马新政来解决危机,只会持续很多年,如同罗斯福新政那样,好了两三年以后又再度陷入危机,整个三年的失业率都是17%,直到二战爆发年轻人都去参军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造成这场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从人口出生率变化情况来看,美国在1946年到1964年,人口出生出现了非常高的尖峰状态,这波人出现的中位高线是1961年,都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出生的。通过观察有关美国人口消费和年龄之间的统计,我们发现一个典型美国人的消费高峰是48岁。他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经济负担决定了在48岁的时候是一个人一辈子花钱最旺盛的一年, 48岁之后开始下降,并且其变化会非常大,原因是:第一,收入预期发生变化。年龄越大,其收入的可能性越往下降,所以对收入预期会下降,这会使得减少花销;第二,人体老化,比如老年人牙口不好,胃口不好,不愿意吃太油腻的东西,就不会频繁下馆子,不会长途旅行。老年人一般都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以减少体力上的损耗,还能赚一笔钱养老用,所以大房子卖不动。像德国也是这样的问题,3500万的家庭却有3700万套住房。中国也有一天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口的平均消费时间和一个人综合的趋势做一个拟合,这两者契合度非常高。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以其经营业绩为基础的,而企业的经营业绩取决于全社会的平均消费能力,因此,股票价格跟人口的平均消费能力相关。观察美国股市的历史变化后,我们发现1966年到1982年美国出现了十几年的股票大熊市,也就是著名的滞胀时期,十年下跌了14%。上一个美国人口高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进入老龄化,整个社会消费能力在下降,导致美国经济不景气,进而导致股票市场一片凄惨,通货膨胀严重。在这之后美国的股票市场开始暴涨,主要是因为美国1961年出生的婴儿潮大量地流入劳动力市场,这些人生机勃勃,敢冒险,敢创业,消费能力超强,挣一块钱花两块钱,美国的透支消费都是这波人搞出来的。大规模的刺激经济会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不断的上涨,股票价格连续不断的上升,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8年。到了2009年,1961年婴儿潮一代人度过了48岁,7900万人在金融海啸之后进入了老龄化,消费能力下降,收入预期下降,加之在金融海啸中养老金损失惨重,使他们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通过印钞票的形式逼得他们借更多的钱去消费,这样的思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所以不可能成功。

不仅是美国如此,欧洲、日本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欧美日这三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同时陷入人口老化,会使中国整体外部情况恶化。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搞改革开放的时候正好跟美国1961年婴儿潮一代人开始大量消费的时期重合,出口贸易得到了迅猛增长,所以我们过了28年的好日子。中国成立到现在60年了没有经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循环,没有出现任何经济上的大问题,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未来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贸易战。我们已经看到,美国、欧洲近年来对中国的贸易诉讼案都大幅增加,以后会越来越厉害。

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非常正确的,不转变,前方已经无路可走,以前是投资、出口拉动,如今出口这架马车反过来跑,这对中国影响是很严重的,所以,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我们不得不依靠内需市场,不得不调整思路,包括投资理财的思路都会有根本性的调整,如果我们还抱着以前赚钱的思路,很可能会成为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生态环境而灭亡。

一般人都会形成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陷阱,就是以前做的非常成功,所以就相信未来条件就算发生变化,同样也会成功。这样,一个人在成功模式陷阱下,他越成功,在当外界重大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失败的就越快。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未来长期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股市能不能使大家获得一个真实的回报?我不敢说,因为从我的分析来看,觉得可能会重蹈六十年代的覆辙。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