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里木局势

论克里木局势

论克里木局势  

 

 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伦敦3月30日。关于和谈进程的报道的性质每天都在改变着。今天说和平是不容置疑的,明天又说战争是不容置疑的。帕麦斯顿在“邮报”[注:“晨邮报”。——编者注]上用大炮和剑进行威吓——这证明他随时准备缔结和约。拿破仑命令自己的报刊歌颂和平之树——这最确凿地证明他打算继续战争。克里木事件的进程绝难说明塞瓦斯托波尔即将陷落。在叶夫帕托利亚,奥美尔-帕沙的军队实际上从陆地方面已被封锁住。俄军在骑兵数量上占优势,所以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前哨和骑兵哨几乎派到城边,在城郊巡逻,从而切断敌人的供给线,而当敌人进行猛烈的出击时,就退到在他们后面的步兵所在地。可见,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注:见本卷第138—141页。——编者注],俄军以相当于土军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兵力,箝制着土军的优势兵力。在伊斯甘德-贝伊(即波兰人伊林斯基,他是在卡拉法特城郊出的名)的指挥下土耳其骑兵进行了出击,但是被三支从三个不同地点同时向土军攻击的俄国部队所击退。像所有训练得不好而又不果断的骑兵一样,土军没有拔出马刀向俄军冲击,却停留在相当远的距离上,用马枪向俄军射击。这种显然证明土军不果断的行动,促使俄军转入进攻。伊斯甘德-贝伊带领一个骑兵连企图向敌人攻击,但是除了巴希布祖克外,所有的人都抛弃了他,他因而不得不退却,冲出俄军重围。奥美尔-帕沙等待骑兵增援部队的到来,同时又到英法兵营去通知联军,说明他此刻不能采取任何行动,迫切希望法军派出约1万人的增援部队。毫无疑问,能派出增援部队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康罗贝尔本人同样也需要增援部队。康罗贝尔已经发觉,他所掌握的军队太多,同时又太少。如果采用老办法围攻塞瓦斯托波尔和防守黑河,兵力就太多;如果强渡黑河,把俄军击退到半岛的腹地并封锁北区,兵力就太少。派1万人到叶夫帕托利亚,不一定能使土军开始顺利的军事行动,同时法军要在开阔地上行动也会感到力量不足。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一天天地使围攻者陷入愈来愈困难的境地。

我们看到,俄军在2月24日坚守住了萨蓬山上的多面堡(在马拉霍夫冈附近)。[121]这个多面堡现在已扩大和加固,并设置了火炮,还在多面堡前挖掘了反接近壕。在另一处,即在科尔尼洛夫棱堡前,俄军在原有的工事前面300码处还构筑了一系列新的多面堡。这对“泰晤士报”的读者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因为根据这家报纸的报道,联军早就把自己的堑壕推进到更加靠近俄军防线的距离上了。现在,“泰晤士报”的记者终于承认(例如3月16日的报道),直到目前为止,英军的堑壕仍然位在600—800码的距离上,而且准备向敌人射击的炮台,实际上还是去年10月17日进行射击的那些炮台。请看,围攻的胜利多么大,堑壕推进得多么远,这就是三分之二的英军牺牲生命和健康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两军炮台之间的间隙地看来足够俄国用来构筑新的工事。这些工事可以被看做是在距联军工事300—400码的地方构筑的一条对付围攻者的新的平行壕,即一条对付围攻部队的最大的反接近壕。因此,围攻部队不得不转为防御,而任何围攻首要的和基本的条件却是围攻者要使被围者处于防御地位。

不论在塞瓦斯托波尔城郊的兵营,或者在英国本土,人们现在已开始懂得,以强攻夺取塞瓦斯托波尔是毫无希望的。陷于窘境的“泰晤士报”请教于“大军事权威”后认识到,必须转入进攻,为此应当:或者强渡黑河,同奥美尔-帕沙的土军会合(不论在同俄国的监视军会战以前或者以后);或者对卡法实行佯攻,以迫使俄军分散兵力。既然盟军现有11—12万人,那末采取这样的行动就应当是力所能及的。“泰晤士报”是这样认为的。

腊格伦和康罗贝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清楚地了解,现在同奥美尔-帕沙的军队会合是多么需要。但遗憾的是,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高地上的联军直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达到过11—12万人;联军在那里能担任勤务的兵士最多是8—9万人。至于谈到远征卡法,那是俄军求之不得的事。联军在其所控制的两个点上都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规定的任务的时候,就将其兵力分散在距中心点60—150英里的三个不同的点上!莫非“泰晤士报”采用了“俄国”军事专家的建议?

由于法军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已在途中,而其余部分同第十三师、第十四师和两个皮蒙特师一起准备随后开来,所以到5月底联军的兵力将达到使它能够而且不得不从自己在黑河的防御阵地向前推进的程度。军队都将在君士坦丁堡集中,他们多半是同时乘舰出发,以便在不幸的赫尔松涅斯停留尽可能短的时间。这个办法可能会使行动迟缓一些,然而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到目前为止,一小队一小队地逐渐派到克里木的增援部队虽然汇合成了一支完整的军队,但是始终没有使远征军加强到能够转入进攻的程度。

弗·恩格斯写于1855年3月30日左右

载于1855年4月2日“新奥得报”第155号

原文是德文

俄文译自“新奥得报”

注释:

[121]指“克里木的最近事件”一文,该文的英文稿载于本卷第170—174页。——第197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

 

责任编辑:岳丽丽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