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材料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材料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材料

  (1903年5—8月)

  1

  关于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作《火星报》组织工作的报告的笔记[174]

  (5—7月)

  反对《信条》的抗议书——[175]

  成立写作组——[176]

  参加党代表大会的尝试——[177]

  写作组成员的全俄各地之行——在彼得堡、普斯科夫、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喀山、萨马拉、波尔塔瓦、哈尔科夫、乌法、克里木、基辅的会见。

  在俄国国内致力于《火星报》+《曙光》的工作。

  (1)1900年2月—1900年12月。[178]

  (2)1900年12月—1902年2月。

  

  (3)1902年2月——

  代办员            委员会       交通联络

  1900年12月格拉奇                 拉脱维亚人

  莫斯科                      波兰人

  波尔塔瓦(柳巴)                 手提箱[180]

  基辅(克罗赫马尔)

  哈尔科夫(瞿鲁巴)

  沃罗涅日(和波里斯·尼古拉耶维奇)

  (火星派小组及其……[注:本页手稿下端写有该句最后几个字的部分已残破。——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391—392页

  2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例行)代表大会计划[181]

  (6—7月)

  一、代表大会的议事规程及其确定。

  二、应在代表大会上讨论和决定的问题的清单和顺序。

  

  

  

  [注:第4条以及第二部分(《问题的清单和顺序》)的第11条是列宁补充进去的。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各条排列顺序的改变,列宁对它们的编号也作了更动。这里标出的是各条编号的最后方案。

  后来列宁删掉了第4条并在它后面写上“并入第3条”。——俄文版编者注]

  

  [注①:指第9条(原编号为第8条)。——俄文版编者注]

  [注②:括号里的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括号里的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①:括号里的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②:第4条被删掉了。上面有不知是谁的笔迹:“代表们的报告”。——俄文版编者注]

  [注③:从“批准”起到“一个草案”这段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①:括号里的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②:从“斗争”社起到“等等”这段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③:这一段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④:从“即授权”起到“决定”这段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注①:在这一条的旁边有不知是谁的笔迹:“2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俄国现有其他革命的和反政府的党派的态度”。在这一条的编码前面有列宁的笔迹:“23”。——俄文版编者注]

  [注②:这段文字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393—400页

  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组成[182]

  (7月17日〔30日〕以前)

  

  [注:用小号字排在方括号内的数字是列宁划掉的。——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01—402页

  4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日志

  (7月17日〔30日〕—8月10日〔23日〕)

  2时55分。普列汉诺夫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委员会的委托(代表前“劳动解放社”)宣布代表大会开幕

  3时。选举常务委员会。大多数人赞成公开选举。

  

  3时40分——4时。

  组织委员会作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报告。

  4时。圣彼得堡“斗争协会”……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没有收到关于组织委员会的通告。

  沃罗涅日委员会请求采取补救办法:他们没有收到组织名单。沃罗涅日委员会因此没有出席。[192]我支持沃罗涅日委员会。4时零5分。

  2.阿基莫夫的妹妹(代表彼得堡斗争协会)。

  组织委员会中没有圣彼得堡委员会的代表。(我们是真正的委员会,却没有我们的代表。)

  我过去是沃罗涅日委员会的委员。我坚决反对“不体面的”论战这个说法。

  委员会里的反对意见不是“私人的”——我抗议……

  

  9时30分开会。

  列宁——回答崩得。[注:见本卷第242页。——编者注]

  阿基莫夫——支持崩得。

  利波夫——列宁对问题作了错误的阐述:

                  

  第14次会议(于伦敦)

  关于以后会议程序的争论。

  宣读波兰的声明

  (直接转入议程上的问题)。

  提出组织问题。

  11时。我的关于党的组织章程的报告。

  马尔丁。他声明,不应当把他和阿基莫夫混为一谈。

  编辑部应参与中央委员会的事务(而不是相反)——这就是马尔丁的基本思想。

  (据说可以提防“野蛮人入侵”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中央委员会要充实编辑部。)

  马尔丁建议,要指出总委员会对代表大会负责,而两个中央机关对总委员会负责。马尔丁提出的还是那个计划,只不过是从总委员会开始,使它实际上成为统一的和全权的中央委员会(但是他仍旧试图规定中央委员会的某些最重要的职能)。

  尤里耶夫声明马尔丁的意见是个人的,他不同意马尔丁关于编辑部在总委员会中占有优势的意见,要求总委员会的第五名委员既不由中央机关报编辑部选派,也不由中央委员会选派。

  没有给有影响的机关报编辑部以应有的地位。应当规定它(机关报)的地位并让它参加代表大会。

  解散组织应规定特别的(重要的)条件。

  利波夫首先从我在这个问题上“矫枉过正”谈起,而且他试图用崩得的历史来证明。这是对地方活动家的一种“有组织的不信任”等等(认为,他们既不能影响,也不能创造)。这是一种分散主义的表现(三个中央机关)。

  他特别不满意的是,不经中央机关报编辑部的同意就不能增补中央委员会委员。

  

  把思想领导和实际领导分开是有害的。中央委员会还有什么权威呢?(难道《火星报》会说,没有俄国国内的协助,他们能做到三分之一?)

  章程没有要求中央委员会自然成长。

  阿基莫夫提出关于地方组织的组成的程序问题。

  12时10分。马尔托夫回答马尔丁。

  关于总委员会的任命,他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他几乎是同意尤里耶夫的意见:不应当事先确定优势。

  总委员会的组成应当防止形式上的平权:每方两名委员和经一致同意选出第五名委员。

  在关于规定中央委员会职能的补充意见问题上同意尤里耶夫的意见。

  删掉第7条中的“以及中央机关报”。

  阿基莫夫——认为草案“完全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有二:

  

  五人中三人由中央机关报编辑部选派是完全不可能的。

  

  

  

  重新分配会更受人欢迎

  (纪录是打不破的)

  “割地”——是原因吗?

  (缺少土地)。

  利波夫。“要求的贫乏”。

  不要只限于废除农奴制残余。

  利波夫希望进行一系列的彻底改革

  {各个不同的地区都得考虑到}

  要么:“规定主要路线”

  要么:具体化。

  托洛茨基。

  列宁[注:见本卷第260—262页。——编者注]。

  西罗季宁。我没有回答他。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割地)。

  我没有回答的是:

  即使割地是原因,那么这是消灭它们的最好的手段吗?

  不能彻底废除:一切还会回复原样。

  马尔丁诺夫。讲封建主义应当讲现存的封建主义,而不是过去的封建主义?

  有“平行现象”吗?原则过去不是那样:

  肥沃的土地>割地

  贫瘠的土地<割地

  在新俄罗斯有最多的……

  没有原则上的平行现象。

  

  马尔托夫。

  列别捷夫——引证纲领中的社会主义部分来为纲领辩护。

  普列汉诺夫。

  乔治。农民会说:我们需要土地。怎么办?支持吗?——充当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03—421页

  5

  《关于崩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地位问题的发言》的提纲[注:发言见本卷第248—250页。——编者注]

  (7月19—20日〔8月1—2日〕)

  (1)为什么联邦制是有害的?

  (2)为什么自治就够了?

  {图拉委员会}

  (2)怎样证明在完全隶属于一个统一的中央的情况下同样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可能的?

  “预见”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25页

  6

  关于纲领委员会工作的笔记[211]

  (7月21日和29日〔8月3日和11日〕之间)

  纲领委员会

  段数:15+11+2+17+1+5+2=53

  第1段:马尔丁诺夫:(阿基莫夫同意,但提出了一些小的修改)。

  

  3.阿基莫夫修改了前两行,提出“继承革命运动事业”(大致如此)。阿布拉莫夫和马尔丁诺夫发言反对。修改意见被一致否决。

  余下的一条(商品——阿基莫夫加上:和土地)+代替上层阶级进行剥削的资本家和土地占有者并补充:这一特征造成压迫、“精神忧郁和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我们不承认这些阶级是上层阶级。

  普列汉诺夫发言反对。马尔丁诺夫同意普列汉诺夫的意见。

  西罗季宁:+“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在资本主义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

  4.从“这个社会的主要特点”开始。[213]

  5.西罗季宁的修正案被否决。

  

  晚上的会议:

  第7条:波兰人提出:

  “保障组成国家的各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充分自由的机构”。

  波兰人提出:

  1896年

  伦敦决议:

  “代表大会宣布:大会主张各民族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向如今在军事的、民族的或其他的专制制度压迫下饱受痛苦的每个国家的工人表示同情,大会号召所有这些国家的工人站到认清自己阶级利益的全世界的工人的队伍中来,同他们一起为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和争取实现国际社会民主运动的目的而斗争。”

  反对理由: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22—424页

  7

  《关于党纲问题的发言》的提纲[注:发言见本卷第251—253页。——编者注]

  (7月22日〔8月4日〕)

  A.出现了我在《怎么办?》[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1—183页。——编者注]中与之斗争的“经济主义”

  

  8

  就崩得代表关于党章讨论程序的提案进行辩论的笔记

  (8月2日〔15日〕)

  1.“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对各条进行仔细分析。

  2.自治对谁适用——这是个原则性问题。

  3.前所未闻的提案——部分先于整体。这令人“可笑”,更令人可恶[注:“可恶”一词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27页

  9

  就党章第1条进行辩论的笔记[217]

  (8月2日〔15日〕)

  

  

  

  

  

  [注:这一句被列宁删掉了。——俄文版编者注]

  10

  《在选举〈火星报〉编辑部时的发言》的提纲[注:发言见本卷第288—291页。——编者注]

  (8月7日〔20日〕)

  (1)马尔托夫的讲话太奇怪了

  (2)我坚决抗议

  (3)事情被描述得不正确

  (4)两个三人小组的计划是在马尔托夫看过以后才传阅的

  (5)传阅了几个星期

  (6)除了阿克雪里罗得的个人意见(“好象”反对草案)之外,没有反对意见

  (7)《火星报》编辑部曾决定选举第7名成员

  (8)马尔托夫的提法造成政治上的混乱。

  戒严状态。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31页

  11

  代表大会的组成[218]

  (8月10日和25日〔8月23日和9月7日〕之间)

  

  

  

  有发言权的代表:

  1.纳塔莉娅·伊万诺夫娜

  2.科斯佳

  3.阿克雪里罗得

  4.查苏利奇

  5.斯塔罗韦尔

  6.柯尔佐夫

  7.乔治(高加索人)

  8—9.塔尔们,一男一女。

  10.亚历山大(崩得分子)

  11.波里斯·尼古拉耶维奇

  12.列宁娜。

  

  [注:数字12和4表示有发言权的人数。——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7卷第432—435页

  【注释】

  [174]《关于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作〈火星报〉组织工作的报告的笔记》是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起草的这一报告的基础。列宁审阅过克鲁普斯卡娅起草的报告,并作了少许文字上的修改。第二次代表大会记录仅仅提到《火星报》作报告这件事,没有记下报告的内容。克鲁普斯卡娅起草的报告最初发表于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第1期。——368。

  [175]指《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4卷第144—156页)。——368。

  [176]指由列宁、尔·马尔托夫和亚·尼·波特列索夫组成的小组。这个小组是1900年初列宁从流放地回来后倡议建立的,其目的是在国外创办全俄秘密的马克思主义报纸。——368。

  [177]这里说的是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委员会倡议,并得到崩得和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支持,1900年初曾试图于当年春在斯摩棱斯克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一事。列宁和劳动解放社的成员都认为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为时尚早。但是劳动解放社没有拒绝参加,而委托列宁代表它出席,还从国外把代表证书寄给了列宁。代表大会由于1900年4—5月间各社会民主党组织有许多人被捕而没有开成。——368。

  [178]这里是按以下事实分期的:1900年2月,列宁从流放地回来,开始筹备出版《火星报》;1900年12月,《火星报》创刊号出版;1902年1月在萨马拉举行了火星派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俄国《火星报》组织常设局;1902年2月沙皇俄国的特务机关保安处对火星派分子进行大逮捕。——368。

  [179]“马”是火星派巴库小组的秘密代号。1901年,该小组进行了从国外运送《火星报》和火星派书刊到俄国以及在巴库的秘密印刷所翻印《火星报》的工作。书刊的运输要先经维也纳到波斯(大不里士),然后再从那里用马驮运到巴库(这个小组的秘密代号“马”即由此而来)。这个小组的成员有:列·波·克拉辛、弗·扎·克茨霍韦利、谢·雅·阿利卢耶夫、瓦·安·舍尔古诺夫、列·叶·加尔佩林等。——369。

  [180]指将《火星报》和火星派书刊从国外运往俄国的工作。书刊的转运是由一些专门的运输小组和个人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的。

  这里提到的拉脱维亚人是指在苏黎世求学的拉脱维亚大学生罗劳、爱·斯库比克等人组成的小组。他们负责将书刊经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运往俄国。后来查明,宪兵已掌握了这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情报,因此1900年12月和1901年6月由拉脱维亚组织运输的火星派书刊均遭没收。

  “手提箱”是指用双层底旅行手提箱转运非法书刊的方法。——369。

  [181]这个文件详细地拟订了代表大会议事规程和议程。文件的第一部分是代表大会通过的议事规程的基础。第二部分是附有说明的议程草案。这一议程草案是所有火星派分子在大会召开以前很久就知道的,也是参加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知道的。列宁曾对这个草案的初稿作了一些补充,这些补充考虑了尔·马尔托夫所提的意见,可能还考虑了读过这个草案的其他火星派分子的意见。《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所收的这一文献是按后来经过补充和修改的文稿全文刊印的。

  列宁在1903年春季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议事规程和议程初稿》载于《列宁文集》俄文版第6卷。——370。

  [182]这个文件是列宁在代表大会开幕前对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代表大会上各派力量的对比所作的预计。“票数”这一栏是指每个组织在代表大会上拥有的票数。“到达人数”这一栏是指编制表格时已经到达日内瓦的代表人数。在“+?-”这一栏里,“+”号下面的数字表示火星派分子的票数,“?”号下面的数字表示派别不明的代表的票数,“-”号下面的数字表示反火星派分子的票数。在这一栏的个别地方不仅对已到代表而且对应到代表可能采取的立场都作了估计。最后一栏的数字,看来是表示当时火星派的分化,即整个火星派分为“坚定的”(彻底的)火星派分子和“温和的”火星派分子。——378。

  [18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特维尔委员会未派代表出席代表大会,因为特维尔委员会加入了北方协会,所以由该协会的代表来代表它。——378。

  [184]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下诺夫哥罗德委员会的代表没有前来参加代表大会。——378。

  [185]高加索的代表在代表大会上享有的票数不是8票,而是6票。列宁把0改成了6,但没有划掉他先前写的2这个数字。这一栏的总数也未作改动。——378。

  [186]列宁把总数改为36以代替原来的数字32。这是考虑到了表中所作的修改,即下诺夫哥德委员会代表(2票)缺席和高加索现有票数为6票(而不是原先写的2票),以及后来补进名单的克里木联合会的2票。——379。

  [187]列宁在这里打了一个问号,看来是因为俄国《火星报》组织本应派来的两名代表没有到达。——379。

  [188]给数字2打上的特别记号,看来是表示列宁对南方工人社的代表能否采取彻底的火星派立场持怀疑态度。——379。

  [189]总计数47是在表内某些项目改动前算出的,即仍有下诺夫哥罗德委员会的2票,高加索仍为2票(不是后来的6票),后来补进的克里木联合会的2票未算在内。——379。

  [190]总数36中,高加索的票数仍按改动前的2票计算。——379。

  [191]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是社会民主党彼得堡委员会(火星派)的代号之一。《火星报》编辑部与各地方组织通信中曾使用过这一代号。这里看来是指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彼得堡委员会的代表亚·瓦·绍特曼。——380。

  [192]主要由经济派分子组成的沃罗涅日委员会未被邀请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因为该委员会不承认筹备召开代表大会的组织委员会以及由组委会拟订的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章程。在代表大会开幕前两天,沃罗涅日委员会向组委会递交了要求就这一问题进行仲裁的声明。在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这一声明进行审议后,代表大会拒绝了沃罗涅日委员会的要求并认为组委会的做法是对的。——381。

  [193]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的审查代表资格和确定大会组成的委员会,其成员为:列宁、列·格·捷依奇、德·柯尔佐夫、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萨布林娜)和伊·李·艾森施塔特(尤金)。——381。

  [194]指代表大会关于表决程序的决定。在讨论议事规程时,尔·马尔托夫提出一项建议:不仅让有表决权的代表,而且也让有发言权的代表参加全部有关会议程序问题的表决。列宁认为这将会给计算票数带来困难,建议所有问题都只按代表委托书进行表决,即只让有表决权的代表参加表决。——381。

  [195]指米·伊·李伯尔提出的代表大会议程。李伯尔反对象组织委员会在提交大会批准的议程中建议的那样,把崩得在党内的地位问题放在第1项,即紧接着组织问题进行讨论。——381。

  [196]在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巴库委员会的代表在梯弗利斯委员会和巴统委员会的代表支持下发言,对组织委员会报告中所说的是他建议邀请斗争社参加代表大会一事辟谣。组织委员会的报告后来作了修改。——382。

  [197]指米·伊·李伯尔所作的关于崩得在党内的地位问题的报告。——383。

  [198]指米·伊·李伯尔提交代表大会讨论的崩得的章程。列宁在下面简要地摘记了这个章程各条的内容。——384。

  [199]崩得在它的章程的第4条中,要求授权它“在由俄国犹太无产阶级的特殊地位和犹太民族中各种社会力量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一些问题上”以特殊的、似乎与党的纲领不相抵触的条文来补充全党的纲领。——384。

  [200]这里和下面几处标有“+”号的地方是弗·菲·哥林对《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编辑部制定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原则部分的修改和补充意见,括号内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编辑部制定的)。〈火星报〉第21号抽印本》第1—2页上的行数。——387。

  [201]格·瓦·普列汉诺夫在代表大会上批评了亚·马尔丁诺夫反对列宁的一个论点的发言,这个论点是: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意识要由社会民主党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普列汉诺夫指出,马尔丁诺夫把自己对党纲草案的批评建立在摘自列宁著作《怎么办?》的一段引文上。普列汉诺夫说:“马尔丁诺夫同志的手法使我想起了一个书报检查官的话:‘把《我们的父》那篇祷告词给我,让我从中抽出一句话来,我可以向你们证明,它的作者是应该判处绞刑的。’”(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59年俄文版第125页)——388。

  [202]指列宁的《怎么办?》一书(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1—183页)。——388。

  [203]指尔·马尔托夫宣读的关于《火星报》组织的工作的报告。——390。

  [204]《致纲领委员会》这段笔记写的是党纲草案中关于保护工人部分的第8条的条文。这一条在文字上作少许修改后,被纲领委员会和代表大会通过。——393。

  [205]指代表大会对崩得分子关于在党纲中把“语言平等”问题专写一条的建议进行的讨论。——394。

  [206]列宁于8月7日(20日)在代表大会第31次会议上选举《火星报》编辑部时作了发言(见本卷第288—291页)。这是列宁事后追记的发言要点。——401。

  [207]指对波·米·克努尼扬茨(鲁索夫)提出的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3人为中央机关报编委的提案进行的表决。——401。

  [208]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记录中,没有记载这项表决。——402。

  [209]指对诺·尼·饶尔丹尼亚(科斯特罗夫)下述提案的表决结果:“代表大会选出一名编委,这名编委增补其余的编委。”(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59年俄文版第375页)——402。

  [210]指火星报多数派的拥护者于1903年8月5日(18日)举行的会议(即按表决票数而不是按人数计算的“24人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的《火星报》组织第四次(最后一次)非正式会议,即“16人会议”,未能就中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问题达成协议,因此坚定的火星派和“曲折路线”的火星派(列宁这样称呼马尔托夫派)的分裂终于成了定局。后来就进行了列宁称之为同道者举行的私人性质的、非正式的会谈。8月5日(18日)举行的会议就是这样一种会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记事》一文中详细地叙述了这一过程(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8卷第12—14页)。在24人会议上宣读了尔·马尔托夫和亚·尼·波特列索夫(斯塔罗韦尔)的一封信,他们坚持要求参加火星报多数派会议并要求批准由马尔托夫派所拟订的中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会议驳回了这些建议,拟订了自己的名单并提交代表大会。

  这个表是列宁在“24人会议”后编制的,目的在于确定这次会议的确切日期。在《进一步,退两步》这本小册子中,列宁指出:这种时间上的考证很重要,它证据确凿地驳斥了马尔托夫的说法,即所谓分离是由于中央机关的组成问题而不是由于中央机关的人选问题引起的(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8卷第278页)。——402。

  [211]这是列宁在纲领委员会会议上作的笔记。

  下面列出的数字依次表示纲领草案每一部分的段数和总段数。——405。

  [212]指关于在党纲草案第2段中以“自己”代替“自己的党”、以“俄国社会民主党”代替“俄罗斯社会民主党”这个建议。——405。

  [213]列宁在这里指的是:纲领委员会将党纲草案第3段分成了两段,分出来的第4段从“这个社会的主要特点”这几个字开始(见本卷第424页)。——406。

  [214]指在纲领的一般政治要求部分中增加关于地方自治的新的一条。——406。

  [215]指党纲草案一般政治要求第6条(在纲领委员会的修改稿中为第7条)条文(见注121)。——406。

  [216]最后一段话(在手稿中已被删掉)是对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反对党纲草案一般政治要求第7条(关于民族自决权)的理由的简要记录。从7月29日(8月11日)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在代表大会上宣读的声明中可以看出,他们断言第7条条文和列宁《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见本卷第218—227页)对民族自决权问题的解释,使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同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道义上和实践上的统一不再可能。——407。

  [217]这是列宁在8月2日(15日)代表大会第22次和第23次会议上作的笔记,其中记录了会议发言中的某些论点以及列宁自己的一些提法,这些提法大部分稍作改动后被吸收进了在讨论党章第1条时的发言(见本卷第269—273页)。——410。

  [218]这个材料是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之后写的。它反映了代表大会上(在共有7票表决权的5名崩得分子和2名工人事业派分子退出以前)形成的各主要派别的情况。左边的数字(9、6、24)分别表示马尔托夫派、泥潭派和坚定的火星派所拥有的票数。括号内的数字(6、5、20)分别表示各派代表的人数。

  在有发言权的代表名单中没有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看来是因为他们只出席了第10、11、12、13次这四次会议。——415。

  
本文关键词: 李泽厚
相关阅读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