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表的声明[58]
  (1903年11月14日〔27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于1903年11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一致通过以下决议:
  普列汉诺夫同志把马尔托夫分子增补到编辑部里去的行动,表明普列汉诺夫已直接转到党代表大会少数派方面,而这个少数派,普列汉诺夫本人曾不止一次地公开指出它倾向于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从党代表大会和同盟代表大会的记录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这个转变是在国外同盟的影响下不顾国内大多数党委员会坚决表明的决定而干出的一种直接违背党代表大会意志的行为。中央委员会不能容忍这种违背代表大会意志的行为,特别是由于普列汉诺夫同志为了采取上述行动而利用了列宁同志的辞职,公然不讲信用,因为列宁同志提出辞职是有条件的,是为了谋求党内真正的和平。而马尔托夫分子却不接受11月25日中央委员会的最后通牒[59],拒绝和平,用这种行动向多数派宣战。
  因此,中央委员会采用革命的办法将党中央机关报掌握到自己手里,并且声明它将全力争取由全党的意志,而不是由国外同盟的意志或个别人的背叛行为来决定党的未来命运。
                                          中央委员会
  载于1928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7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8卷第88页
  【注释】
  [58]这是列宁在中央委员会1903年11月14日(27日)会议上提出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草案。由于某些中央委员对孟什维克采取了调和态度,这项决议没有被通过。后来列宁给这份文献加了一个《没有发表的声明》的标题。——82。
  [59]中央委员会的最后通牒是1903年11月12日(25日)向孟什维克提出的。这一天,中央委员会的四名委员(列宁、弗·威·林格尼克、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和列·叶·加尔佩林)在日内瓦举行会议,确定了对孟什维克采取的最后一次让步性非常措施。
  列宁还在1903年10月22日(11月4日)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建议确定一个暂不向孟什维克宣布的最后通牒方案,即让步的最终界限,其内容包括:(1)增补四位原来的编辑部成员到《火星报》编辑部里去;(2)由中央选定两名反对派成员增补到中央委员会里去;(3)恢复国外同盟过去的状况;(4)让孟什维克在党总委员会里占一个席位;(5)停止争吵(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44卷)。以上内容除第5条外,都写进了中央委员会的最后通牒。此外,通牒还提出允许反对派成员建立独立的著作家小组,并给予它以出席代表大会的权利。
  在最后通牒发出的第二天,格·瓦·普列汉诺夫一人决定把全部原来的编辑部成员增补进了《火星报》编辑部,从而帮了孟什维克的大忙。于是,孟什维克便以嘲弄口吻拒绝了中央委员会的最后通牒(中央委员会的最后通牒和孟什维克对它的答复,见《列宁文集》俄文版第7卷第257—259、267—271页)。
  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对最后通牒传了评价(见本卷第375页)。——82。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王锦刚: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五大战略要点
- 全会热词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让“生产线”成为“风景线”
- 全会热词丨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 【理响中国】从“现代化比较”维度透视二十届四中全会深意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 北京六大行动,答好“十四五”收官之考
- 从“养老”到“享老”,托起最美“夕阳红”
- 百年故宫守文脉,万里江山焕新章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
 
 学习思想丨“稳中求进”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强化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当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制约
 
 扎实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任务与路径措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