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最近这些年,我们持续在做这方面的调研,结果很有意思。
在2007年的调查中,党政机关、私营业主、企业员工都觉得收入不公平,只有农民认为收入比较公平。而去年5月,我们在广东进行的收入分配调查中发现,只有中小学老师认为收入比较公平,党政机关、私营业主、企业员工继续觉得不公平,而农民也觉得不公平了。
分析其中原因,2007年的调查中农民觉得公平,可能是因为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开始实行补贴政策,义务教育变成了免费教育,农村五保户实现了财政供养,农民的收入确实得到了改善。而2010年广东中小学教师觉得公平,是因为2009年后实施了绩效工资,教师们的收入确实得到了改善。
不管原因如何,我们得到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对收入分配持不公平感者比较广泛。
编辑: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公平感是如何产生的?是对自己的劳动价值缺乏充分评估和判断,还是不公平程度真的如此严重?
郑功成:导致人们感觉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来源也是很复杂的。我大致分析过,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是收入分配确实存在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低收入群体有失落感。
第二,现行分配制度并不公平,没有实现劳有所值。我一直都倡导,保证劳有所得是第一步,实现劳有所值才合理,即获得的收入应当与劳动价值相匹配;最后应当实现劳能共享,即通过劳动不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还能够参与企业收益的分享。显然,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劳有所值,在一些地方甚至劳有所得都还没有完全实现,拖欠工资现象就是典型例证。
第三,收入分配的失范现象并不罕见。收入分配不透明,灰色收入仍然存在,在这种不透明的收入分配机制的影响下,人们总觉得别人可能有别的收入渠道,收入比我更高。这就是一部分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收入并不低的人也觉得自己遭遇了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第四,缺乏稳定的安全预期,它带来不安和焦虑的情绪,放大了对于收入状况的不满。一方面,我们的工资缺乏正常的增长机制,很多人都无法预期在一段时期之后,收入是不是能够得到增长,生活是不是能因此得到明显改善。对收入增长缺乏信心,直接导致了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人们后顾之忧颇多,也加重了不安全感。如果我们有完善的社保体系,看病、养老没有后顾之忧,买不起房的人能够获得稳定的保障性住房,这种不安与焦虑情绪就一定会明显缓解,对于收入的不公平感也不会那么集中和强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