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该如何治理?(3)

群体性事件该如何治理?(3)

1.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信心,稳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保持良好的社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过大,对中下层和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影响较大,因而,要特别关注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也能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2.重点解决一批历史积累的社会矛盾

我国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一些地方政府又很想在任期之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作出突出的政绩,往往顾及不到改革和发展中的遗留问题。近一二十年中,因企业改制、集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移民、复转军人安置、离退休人员待遇、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各地积累了不少欠账,问题积累过多。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拿出一定的资金,突出解决一批历史上积累的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和充实基层财政

治理这类群体性事件,要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要重视加强和充实基层财政。现在很多地方基层财政薄弱、政府负债运行,一些农业地区取消农业税以后此问题加剧,很多地方迫于财政日常开支压力,不断变换方式向老百姓收取各种费用,积怨较多。要通过加强和充实基层财政,提高和改善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4.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机制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及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我国社会管理的基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机制,充实基础管理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和各种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要把基础矛盾的调节和化解作为一个工作重点,通过社会广泛参与,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

5.规范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制度,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要从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入手,调查和查处大规模上访、干部长期“带病上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等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