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访问期间,她和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就市场经济问题发生了争论。撒切尔夫人告诉江泽民,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她的这一观点在资本主义世界很有代表性,但并没有得到江泽民的认同。一年后,江泽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既让撒切尔夫人意外,也使全世界为之吃惊。然而更令世界上对中国有兴趣的人迷惑不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居然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很多人都在琢磨,在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

计划经济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争论了整整一个世纪。在世界上率先提出计划经济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他在1902年至1903年出版的两卷本《社会主义制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设立“社会主义生产部”的设想,由它实行经济计划。后来,赞成帕累托观点的人和反对帕累托观点的人,各有阐述又互不相让。由于争论双方都是专家学者,并没有联系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上述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形成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由于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了入侵的法西斯德国,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向其学习,纷纷实行计划经济。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论断: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刚取得执政地位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将寻求帮助的目光投向苏联,仿照苏联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实施五年计划,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面临的糟糕情况得到迅速改变,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卫星也上天了,中国人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飞机、坦克……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数量和人们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也逐渐暴露。一是所有制结构单一,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有些地方的农民多养几只鸡、搞个体运输,都被视为资本主义。二是经济决策权过于集中,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权。一个工厂的厂长手头只有500元的自主权,买台打字机、翻盖一个厕所都必须向上级行政部门请示。北京各部委招待所里面住满了来请示报批的企业人员。三是靠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市场机制被完全排斥在外。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重工业基地辽宁沈阳,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和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就在一条马路的两侧,但沈阳电缆厂需要的铜不能去冶炼厂买,而要服从国家计划安排从南方运来,造成红铜大旅行,每吨运费增加四五百元。一年需要 1.7万多吨铜的沈阳电缆厂,仅运费每年就多支出几百万元,造成极大浪费。原因就在于沈阳电缆厂归机械部管,沈阳冶炼厂归冶金部管,企业原材料都是归口单位调拨。难道中国人不知道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吗?很大程度上在于,当时中国和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等于资本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不高,人民生活日益陷入窘迫。什么都缺,什么都少。没办法,政府不得不依靠票证来管理国家。中国人出差、上学、办事甚至买菜、打个酱油都要票。人们生活基本靠票,什么粮票、布票、豆腐票、粉条票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其中粮票被称之为第一货币。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将这种现象称为短缺经济。据1978年的统计,中国10亿人口中有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说,建国快 30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农民就会造反,(共产党)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

昔日辉煌的邻居苏联老大哥,计划经济的绩效也乏善可陈,不仅增长率持续下降,而且效率也在下滑。1951年至 1960年年均增长还在 10.1%,到1976年至1980年已下降到4.3%,苏联学者估计这个时期增长率仅为 1%。而标志着经济效益高低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降为负数。

中国的实际和苏联的困境都向中国共产党发出一个强烈信号——继续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行不通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