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经济”内幕:中字头成敛财之名(2)

“证书经济”内幕:中字头成敛财之名(2)

杳无音讯的证书

2011年8月3日,收到汇款的薛某通知张振中:“钱已收到,证书正在办理”。但令张振中想不到的是,此后的证书办理竟然成了一场看不到头的马拉松。

“之前,薛某告诉我,我的作品通过了协会专家的审核,但证书却迟迟寄不到我手里。”张振中说。

在随后的几周内,张振中多次向薛某催要证书,但都被薛某以各种理由回绝。

“到最后他就不接我的电话了。我又用另一个手机号给他打电话,他不知道是我打的就接了。”张振中说。

电话中,张振中得知薛某已经调到上海工作了。“他自称去了商务时报社上海记者站,不在北京工作了,但还是报社的人。”张振中说。

意识到可能被骗的张振中赶紧拨打商务时报社的电话咨询。

“我开始找他们报社的党委书记,但他们报社没有党组织。一个姓范的负责人告诉我,这次活动是一个姓邵的负责人管的,并且已经通知他处理这件事了。”张振中告诉记者。

尽管商务时报社的范姓负责人对张振中表示,有邵姓工作人员处理此事,且这位邵姓工作人员也在电话中对张振中表示“快了”,但证书始终没有寄到张振中手里。

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商务时报社咨询“献礼建党90周年艺术大典”活动情况,一名邵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没有举办,发出去了100多张邀请函,但因为没人参加,我们就取消这个活动了。”

至于未举办活动的原因,邵姓工作人员称,“因为我们考虑到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专业人才管理发展中心是‘中字头’的单位,可以举办。我们不够级别,就取消了。”

对于张振中办理证书的遭遇,邵姓工作人员表示,办理相关证件的事情是薛某告诉张振中的,不是张振中主动提出来的。

“我们正好又跟文化普及促进会那边认识,然后给他报上了。正在审批,一直没下来。”他说。

“每期都刊登书画作品”

对于举办单位之一商务时报社的性质,邵姓工作人员表示,“《商务时报》在内蒙古,北京的是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次举办‘献礼建党90周年艺术大典’活动的是北京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机构查询系统发现,《商务时报》的主管单位为“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刊号为“CN15-0075”。

记者在北京市企业信用网上查询得知,“北京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企业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法 定代表人是孙五四。而《商务时报》在新闻出版总署登记的记者名单中,也有“孙五四”的名字,同时还有几名在北京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的人员的名 字。

记者在《商务时报》往期出版的报纸看到,其刊号为“CN15-0075”。

记者还发现,《商务时报》每周出版两期,一期32个版的责任编辑有两人,但这两名责任编辑均未在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查询系统中登记。

“每期都刊登书画作品。”《商务时报》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登一个版的书画作品需要3000元。不一定是书画名家,三教九流都可以。”

“报刊的采编环节是不允许有任何资本介入的,必须是国有的。如果是文化公司办报刊的话是违规的。作为一个公司是不允许去经办报纸的。这其中也可能涉及到买卖刊号和违规合作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