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铁口附近,来自非洲和加勒比海的“民工”们坐在地上聊天。在宽松的小广场里,几对恋人走路,拥抱,接吻。在狭窄的小路旁边的电灯下面,有个小椅子,一个看起来像知识分子的中年绅士坐在椅子上面,看书,思考,发呆。我想,“伦敦很多样化啊,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而且,治安不差。”
忽然间发现,伦敦的高楼很少,听当地朋友说,当地政府主动限制建设高楼。可见,伦敦是对城市建设与面貌相当谨慎的城市。不把高楼鼎立当做先进,也不把高效运转当做成功,更不把政府压倒民众当做稳定,它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和游戏规则。
想到这里,到了酒店,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自然醒,换衣服,出去晨跑。
伦敦的街头,古今东西融合,城市规划得令人感到奢侈,却不张扬。我是通过跑步来感受、观察一座城市的人,感慨地想,“在我至今访问过的地方当中,伦敦恐怕是最适合跑步的城市”。路上随时都能碰到跑步者,过一个红灯就与绿色公园相逢,不收费,谁都可以进去,入口处又很多,是开放式的。公园充满着多样性,白人、黑人、黄种人……什么人都有,大家都不在乎你是谁,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家自信,而不自卑地表现着自己。老先生、老太太牵着手散步,聊天,中年男女一起跑步,小动物们跑来跑去,向小森林爬上去。有几只大狗玩儿着,我跑过去,它们不理我,我就开始往某处加速,全力奔跑,大狗就跟上来了。
以和为贵,天人合一。
我用起源于东方儒家的“和”字,来形容伦敦的城市文化。
跑完步,走两步。
外面不少地方在装修、修路,明显是为了迎来奥运。随即采访几名市民,询问一下他们的心情:
“市民接受政府举办奥运会吗?”
“你们不觉得城市节奏很慢吗?”
“你们工作好像很轻松,没有压力吗?”
“你们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伦敦经济受影响吗?”
他们的回答完全符合我的预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至少没那么低,对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基本持有“接受”的态度。
“办奥运,好啊,但也没什么。”
“生活挺好的,自然就行。”
“欧债危机对部分金融业有影响,但百姓的生活没怎么变啊。”
“物价高,房价高,但也没办法,就这样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