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特别注重总结经验,“经验”一词在邓小平公开文献中出现过约有几百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其中许多是用来表达模式含义的。如,“别人的经验”、“别国经验”、“外国经验”、“外国的经验”、“苏联的经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验”、“中国的经验”、“适用的经验”、“最根本的经验”、“我们主要的经验”等,都包含着模式的意义。
邓小平更强调使用“道路”等概念来表达他的模式思想。如“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道路”、“自己应该走的道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路线”等。这里所说的道路,也是在模式的意义来使用的。
总起来说,上述诸多概念,除模式本身以外,用来表达模式含义时,有的意思非常明确,有的则是较为隐晦;有的需要放到当时语境中去把握,有的还要从更深的层次去挖掘。但这些语汇一旦与一个词或句子组合起来后,它的模式含义就分外明朗,这个词就是“搬”,这个句子就是“不能搬”。“搬”字在邓小平公开文献中出现了几十次之多,最多的是“不能搬用”、“不能照搬”、“不可照搬”、“绝对不能照搬”。其后跟的大多是“模式”二字,有时也使用“经验”等。
3.邓小平模式及相关概念使用的几个鲜明特点
根据对邓小平用词和阐释的分析,我们注意到,邓小平模式论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除了上面分析的内容外,尚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他在使用模式概念和相关概念时,有贬义和褒义之分,也有否定和肯定两种态度。如,说某某模式“落后”、“僵化”、“封闭”,某某模式“成功”、“正确”、“有效”等等。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经验是两方面的,一种是好的、成功的经验,另一种是不好的、失败的经验。”。邓小平对外国的模式、苏联的模式,大多持贬意和否定态度,对中国模式、或谈话对象自己的模式则持褒意和肯定态度。如,说苏联模式“也并不那么成熟”,“是一种僵化的方式”,说赫鲁晓夫“大话吹破了”;说“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肯定中国“七年多的时间证明,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我们来说是正确的,有效的。”邓小平对中国过去的模式大多持否定态度,对改革开放后的模式大多持肯定态度。如,说“文革”前:“我们过去多年搞的是苏联的方式,这是一种僵化的方式,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和人民的手脚都捆起来了。在国际上是闭关自守。所以,经济虽有发展,但速度很不理想,绝大多数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说改革开放后:“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这里的“路线、方针、政策”其实也具有模式的含义。
二是邓小平进行褒贬、肯定和否定时把握标准和尺度,主要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邓小平对苏联模式也没有全盘否定,对中国模式也并不是全部肯定,他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如说“苏联的经验也有好的,很多并不好”,而我们也犯过许多错误,“主要是我们自己搞得太急了,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他总结说:“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当我们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遵照毛泽东主席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政策时,我们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受到挫折。”
三是充分肯定中国经验的“适用性”,但坚决反对“照搬”模式。邓小平说:“如果说中国有什么适用的经验,恐怕就是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政策和计划,在前进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好的坚持,贯彻下去,不好的不大对头的就及时纠正,恐怕这一经验比较普遍适用。”认为国情不一,问题也不尽相同,解决的方法也不能照搬。他说:“经验教训,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自己去总结,都是一个模式不行。”关键是不能“照搬”。“照搬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成功的”,不管是谁的模式都不能照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外国经验不可照搬”,“中国的经验不能照搬”。
最后,邓小平思考模式问题的落脚点是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紧密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思考模式问题,在探索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来把握模式问题。因此可以在一定意义说,邓小平的中国模式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刻解答。
一、在批评苏联体制中反思“中国模式”
学术界对邓小平批评苏联模式的论述关注较多,但有些论述或是把关注点放到揭示苏联模式的弊端上,或是讨论对我国建设的影响,或是分析历史教训,观点正确,但深度挖掘不够。有些论述从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角度立论,无疑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但没有从中国模式的角度切入,未从中国模式的意义上阐述。而邓小平的中国模式观,在批评苏联模式中开始酝酿、发酵,在反思苏联模式中不断系统、升华。
1.我们过去有些东西是学苏联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落后了
邓小平谈到苏联模式时,并不是就苏联本身来谈的,而是结合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历程来思考。“文革”结束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邓小平集中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分析批判。早在1977年10月23日就说过:“建国初期接受了苏联的经验,苏联的经验也有好的,很多并不好”。[1]这反映了他对苏联经验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可看出侧重点放在“不好”的一面。1978年11月27日在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时指出:“我们过去有些东西是学苏联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落后了。”[2]1988年5月18日会见莫桑比克领导人若阿金·希萨诺时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3]那么,苏联经验中“不好”的东西是什么?“学苏联”究竟学来了什么?带来的“很多问题”有哪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