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不仅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那时就是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而且还有投机产业的出现。春秋时代的吴越之争,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王后吸取“高鸟尽、良弓藏”的教训辞掉官职,带着漂亮的西施泛舟西湖。他有生财之道,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三聚千金之财三散之于贫穷的亲戚朋友。短时间内赚取巨大财富的捷径是投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了范蠡投机之道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说明当时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说明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价格高时多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低时少生产,导致求大于供,价格上涨。最后一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就是投机的原则,当商品价格昂贵时要像清理粪土一样赶快抛卖,当商品价格便宜时要像珠宝一样买进积存越多越好。可见21世纪的投机原理在23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范蠡就已经总结出来了,他当时投机的原则就是今天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或是芝加哥商品交易市场投机的原则。
从经济基础来说,我们的技术发展潜力、产业升级潜力都很大;从组织层次上讲,面对市场经济,儒家文化也是完全适应的。这样,决定中国文化能否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关键就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是不是能够保存,或者说是不是应该保存。过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曾经不少人认为如果不打倒孔家店,不消除儒家文化的愚昧落后,中国就不能实现现代化。但我觉得这个看法不见得全面。当时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我们经济基础弱,人家是强势文化。
在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仁”的形式和途径是不断变化的,但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不变的。现代社会里具有这种爱,实际上更容易避免纷争,更容易让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它的内涵也不是保守顽固的,也不会制约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已经是很好的证明。
另外,亚洲四小龙,都是以儒家的“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它们现在都变成了高收入经济体。比如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48000美元,新加坡2010年的人均收入50700美元,跟美国相当;香港地区34000美元,跟美国差距不大,台湾地区和韩国都是2万多美元,都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了,所以并不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就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
儒家的核心价值“仁”既然不是保守落后的,那么它会不会消失?在我个人看来,从理论上来说不容易,但是并非不可能。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为名为利而干伤风败俗的事时有发生,并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透过传播、接触,人们也容易不自觉地受到外来文化伦理取向的影响。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多了,耳濡目染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也可能会逐渐消失。
所以,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各界有志于民族文化复兴的人士,尤其是属于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不仅有责任与义务推动社会的物质进步,献身于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必须要有“死而后已”的任重道远之责任心,以“仁”为己任,用适合于时代特质的形式,身体力行地实践,给社会做出楷模。政府和舆论界也应该通过教育与媒体的报道,有意识地倡导适合时代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水平提高、实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中国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美国文化是一个强势文化,美国的电影电视里面就灌输了很多宣扬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东西。我们的文化事业,不能用说教的方式,但是可以在小说、电影、文艺活动当中,把五千年来绵延不断、历久常新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用具有现代社会特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命脉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