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经济矛盾社会矛盾濒临临界点(3)

吴敬琏:中国经济矛盾社会矛盾濒临临界点(3)

现在大家都很热烈地讨论顶层设计的问题,为什么提出顶层设计的问题?有些人一直认为它好像是一个新提出的问题,没有注意到中共中央建议里面说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那么为什么会提出要更加重视呢?我想是针对性,这是我的一种猜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其实过去有顶层设计的,那时候不叫顶层设计,那个时候用的词叫做改革的目标模式。大家知道,改革的目标模式经过多年的讨论,到了1992年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改革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就是顶层设计。但是这件事情现在好像很多人都已经忘了,我看到报刊,很多人都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改革初期的一个口号,这个是80年代上半期的口号,80年代下半期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最后在19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这就是当时的顶层设计。但是现在因为中国这几年不大讲改革了,或者是也讲改革,也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从来就有一种数典忘祖的不好习惯。一个口号、一个提法经过讨论,或者是经过党政领导的决定,为大家所接受,这是有明确定义的,但是过了一些年以后,它的内容就不知道了。比如说市场经济,十四大给它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通过自由的价格其作用。但是后来很多人都说,这个市场经济进入是可以管制的,价格是可以管制的,只要是买卖就是叫市场经济,就变了。什么事情方便,那就叫改革,比如说管制价格也叫改革。所以有明确目标,或者是有明确的顶层设计的这种改革,就变成了摸着石头过河了。所以需要有针对这个来提出明确这个目标,已经有顶层设计了。

第二个针对性就是到了本世纪的初期,出现了另外一种顶层设计,各种毛病出现了,甚至看病贵,看病难,上学的问题都是因为市场化的问题,说是我们的改革被经济学家所误导了、方向错了。应有什么正确的方向呢?这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的北京共识,后来又叫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十四代表大会以来的模式,它不是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势政府。

今年年初的时候,英国的一本经济杂志里有一个专辑,说有一个世界潮流,叫国家资本主义,里面举了很多例子都是讲中国的,所以说我想这个顶层设计不是说我们要在改革开放30年后另起炉灶,而是继续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它确定下来顶层设计。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会有很多新的进步。另外我们这个市场本身也有发展,我们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是沿海地区,这个市场是很低级的市场,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叫做人格化的市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熟人之间的本地的小规模的市场。它对于制度的要求,对于法制的支撑,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顶层设计不是照搬原来,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突破。

现在大家正在议论,在这个顶层设计问题上,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我觉得现在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机会,一个就是矛盾,各种矛盾,改革停步会造成什么问题?另外这种新模式的一些典刑的事例,比如说以强势政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模式,它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呢?叫做“高铁奇迹”,因为高铁这个问题,它的真相,它的后果,用这样一种模式来,我不是说不要发展高铁,而是高铁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应该达到共识。达成了共识,就做自己的规划,在整体规划下,各个方面的改革都可以设计出互相互动的各方面的子系统的改革方案。

说到顶层设计,不是说我们就否定整个改革,并不否定我们基层的,从下到上的各种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刚才几位部长的讲演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因为他们的顶层设计上没有违背十四次代表大会。所以在外汇体制上,刚才易纲做了非常清楚的发言,在他这个行业里,改革已经在按照这个顶层设计进行。还有刚才肖部长讲的,这个改革就是从上海市启动的,它很快就得到了响应。

当然我刚才已经说了,顶层设计得到了共识,然后有个从上到下的响应,我们就可以推进,但是现在怎么办呢?现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上采取主动的行动,通过这两方面的互动来进行推进。我讲一讲广东在这两年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