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文: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邱永文: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政党和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政治现象。深入持久地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和价值很有必要。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研究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存在确立了现实依据,而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研究为中国政党制度存在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奠定了理论支撑。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存在及其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也是政党理论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不承认这一点,就不存在政党理论研究;但政党及其政治活动在世界各国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不同,这正是政党理论研究的基本动力和意义所在。政党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政党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各国政党运行的差异,以此相互比较借鉴,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为本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参考。所以,政党理论研究必然也须采用某种程度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

“政党既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么,各种不同或相同类型的政党之间无疑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事实上,在我国,首先是认识到了政党之间进行比较的可行性,才有了科学意义上的对政党的研究。”[1]政党既然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它自身的存在和活动必然要遵循某种普遍规律,即政党的产生、政党的性质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政党的产生来看,政党既是一定政治环境的产物,也反作用于它所存在的政治环境。[2]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的性质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政治纲领是其阶级性的反映。政党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肩负着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团结、组织和率领本阶级群众以及同盟者进行共同斗争的重任。第二,政党制定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纲领或章程,用以组织和领导本阶级群众和同盟者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共同斗争。第三,政党有一套组织系统和一定的纪律约束,以便为实现其政治纲领或章程进行有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发挥其领导和指挥作用。第四,政党同社会特别是国家政权紧密相联。政党之间总是围绕着维护或者夺取国家政权而进行着斗争。

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但是,其起源、性质和特征,则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政党具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首先,中国执政党的产生具有“中国特色”。

法国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热谈及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时,曾把政党分为“内生党”和“外生党”两种类型。[3]前者是诞生于体制内的政党,后者是产生于体制外的政党。体制内的政党是议会内部反对派别联合形成的,它是现行政治体制内的政治活动的结果。体制外政党,即现行的政治体制没有提供这种政党合法存在和活动的空间,而这种政党的存在和活动也是以推翻现行的政治体制为目的的。这种政党产生和存在于民族解放运动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中。“政党是这些国家中未来社会的缩影,政党被看作是独立变量。社会和政府依赖政党组织,依赖政党领导者的决策以及政党向社会施加的安排。”[4]中国共产党在从成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当做“非法”政治组织而存在的。而它自成立之日起,也先后以推翻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为目标。它的产生既区别于西方的体制内政党,也不同于认可殖民地政治系统的印度国大党等政党。就其纲领和组织结构而言,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与领导民族独立国家的政党如缅甸的自由同盟等也有很大区别。

其次,中国执政党的性质和特征具有“中国特色”。

政党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根据政党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此外还有地主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等。根据政党的政治纲领划分,政党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根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代表党和团结党。[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征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修订的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表述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比有明显变化。即由阶级性特色向民族性特色转化,将阶级性和民族性合二为一,既要体现其鲜明的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又要注重体现其作为执政党的维护整个政治系统正常运转的整体民族利益的一面。就其属性来看,既有传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某些特征,又符合现代世界一般政党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