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没有真正接受败选教训

民进党没有真正接受败选教训

蔡英文败选,民进党中执会日前完成“2012大选检讨报告”,中执会针对“提升执政信赖感”、“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及“基层经营与政治板块的突破”等三大面向,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在两岸方面,建议不断强调务实与温和路线,不排斥与中国(大陆)交往。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顾问徐博东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博东看两岸》节目中指出,这个报告避重就轻,没有找到这场败选的最关键的原因,仍然是一种“鸵鸟政策”。

主持人:徐教授,民进党的“2012大选检讨报告”对“提升执政信赖感”、“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及“基层经营与政治板块的突破”等三大面向,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您是如何看待民进党的这份败选报告呢?

徐博东:早在二月中旬,民进党就曾抛出败选报告初稿,但遭到民进党内外的严厉抨击,有人说这个报告要重写,认为这个检讨报告不是检讨民进党自己,而是检讨国民党。经过修改后,2月22号定稿的检讨报告,比初稿有所进步。整个败选报告,提出了三大面向以及方向性的建议。

这三大面向:第一是“提升执政信赖感”;第二是“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第三个是“基层经营与政治板块的突破”。前两个“提升执政信赖感”和“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实际上都和民进党两岸政策有关,这说明民进党经过党内败选之后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党内主流已经认识到这次败选主要因素就是两岸政策出了问题,所以在两岸政策方面,民进党是有共识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民进党在检讨两岸政策或者策略只是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它仍然回避民进党的两岸路线问题。各界都认为它败在反对“九二共识”,坚持“台独”立场,这是根本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报告并没有找到这场败选的最关键的原因,仍然是避重就轻,仍然是一种“鸵鸟政策”,所以我认为这个检讨报告,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检讨报告,说明民进党没有真正接受这场败选的教训。

主持人: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有没有一些新的思维显露出来呢?

徐博东:虽然我们说,这报告总体上来说是不合格的,因为民进党没有真正接受败选的最关键的因素,即路线问题。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它确实有一些新的思考,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

比如说,它在报告里面谈到,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强调要不断落实务实和温和的路线,“不排斥与中国交往”,但在务实上必须以具体行动来强化这一立场的说服力,应该展开具体的双向的两岸交流,要摆脱“反中”和“锁国”这样错误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说民进党有一个新的思考,即未来要深入的和大陆进行交流交往,研究大陆的变化,研究对台战略,也就是说,要从正面的方式来看待与大陆的接触、交往,了解大陆,要使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向开放的方向调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民进党的发言人还讲到可以从智库做起,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和欢迎的。另外,蔡英文报告结尾之后还讲到,要制定某种制度化措施,也就是说未来民进党和大陆的交往要从正面的方向考虑,确实加强交流,要制度化,正常化,除罪化。过去,不是大陆不愿意和民进党接触,而是民进党人自己担心和大陆接触之后,他回到党内会被党内质疑,所以经常是偷偷摸摸的。比如说,民进党就曾把萧美琴抨击为“中国琴”,把比较理性务实、主张与大陆交往的民进党人士扣上“十一寇”的帽子。甚至有些民进党员参加与大陆的交流活动回去以后还会被开除党籍。像曾经参加“长沙论坛”的许荣淑、范振宗等几个民进党元老,回去之后就被开除党籍了。所以我觉得和过去相比,这次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当然,它究竟会出台什么样的制度化措施,如何鼓励民进党人士和大陆交往,这都还要有具体内容。我觉得从智库做起,倒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说法。当然这也暴露出民进党还是有一些担心,比如说蔡英文强调与大陆交流要制度化,要防止被中共统战,这也说明民进党目前还缺乏自信。

另外一点,报告中体现出的新思维,就是这个“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的问题。民进党面对中国的因素和塑造出来的所谓“经济危险感”,提出需要发展出凝聚两岸共识的发展战略路线,提供人民一个既不陷入经济依赖又可以确保政策安全感的环境的主张,来摆脱民进党在台湾选民中“反中、锁国”的刻板印象。并说“民进党仍需以坚定的立场,扮演巩固台湾主权与经济自主性的力量;但在策略上必须更加细致,以温和及弹性的态势,提供一个既不陷入对中国经济依赖、又能确保经济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选项,让人民有另一个安心的选择。”这似乎主张今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要“政经分离”。这是新潮流大老洪奇昌一贯主张的两岸政策,过去在民进党内很多人并不赞成。这次的败选检讨报告似乎接受了洪奇昌的这个主张,成为民进党内的主流共识了。这也是很重要的新思维。

但是,所谓“政经分离”政策,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有矛盾的,行不通的。因为在两岸问题上政治与经济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坚持“台独”立场,却又想跟大陆发展经济,这是矛盾的。比如说ECFA,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民进党站在“台独”立场上,就要反对ECFA。在选举的时候,面对着选民的质疑,民进党又不得不说要“概括承受”ECFA。这本身就说明民进党进退失据。所以我觉得检讨报告虽然有一些新的思维,但是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真正找到败选的根本原因。我们鼓励民进党继续在这方面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探讨,这才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主持人:民进党怎样才能真正走出两岸政策的困境呢?

徐博东: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民进党首先要调整把两岸政策当作工具使用的错误心态。民进党里面不乏有经常跟大陆进行交流、了解大陆的人士,但是整个党的心态是错误的,两岸政策这么重要的问题,却当做工具来使用。一是把两岸问题作为与国民党区隔、竞争、捞取选票的工具,二是作为捞取派系或者个人政治利益的工具。岛内有人就质疑,说蔡英文选后提出要和大陆交往的新思路,主要目的是要“卡苏”,为自己2016年再次谋取“大位”做准备。

第二个方面是路线问题。两岸问题分三个层次:一是路线,二是政策,三是策略。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路线问题,而政策和策略则是为路线服务的。如果路线出了问题,坚持“台独”立场,主张“一边一国”的错误路线,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一个温和的、务实的、理性的两岸政策策略出来。民进党的败选检讨报告回避根本的路线问题,把调整政策和策略作为重点,这是本末倒置。也就是说,要在两岸定位问题上,在台湾前途的根本立场上作出调整,进行路线的转型,民进党才能真正摆脱在两岸政策上的困境。

在这个问题上,民进党内部还是有少数有识之士看到问题的所在,比如说谢长廷、许信良、郭正亮等人。谢长廷主张“修改台独党纲”,“向中间路线靠拢”;许信良说,民进党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进行路线转型的话,那可能永远在野,不可能重新执政。但是目前民进党内还难以达成这方面的共识,许、谢等人的观点曲高和寡,形不成主流。所以我们看到的败选检讨报告,还是在政策、策略上打转转,跳不出这个框框,目前很难设想民进党会在路线上进行实质的转型和调整。(海峡之声 蔡亿锋、车丽娟、高旭东)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