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中国的下一个十年取决于谁?

宋鲁郑:中国的下一个十年取决于谁?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的黄金战略机遇期。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利用美国全力投入反恐之机,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表现尤其亮丽,“北京共识”大有力压“华盛顿共识”之势。未来十年,中国是否能够延续前一个十年的辉煌,将直接决定中国崛起的最终结局。客观来看,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环境无论内外,都逊于第一个十年,中国崛起的难度明显增大。笔者的结论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发展环境将大大逊于第一个十年,总体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中国下一个十年--挑战与机遇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的黄金战略机遇期。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利用美国全力投入反恐之机,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表现尤其亮丽,“北京共识”大有力压“华盛顿共识”之势。未来十年,中国是否能够延续前一个十年的辉煌,将直接决定中国崛起的最终结局。客观来看,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环境无论内外,都逊于第一个十年,中国崛起的难度明显增大。

一、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两点:欧美经济危机的演变趋势,以及美国战略东移的地缘压力。

1、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危机演变趋势

(1):欧美经济危机持续,将影响中国的出口、促使人民币加快升值、加大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但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下降,会减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同时也会减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压力。

(2):欧美经济危机结束,其重振的内需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有不利影响。

欧洲的危机能否化解,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大步推动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欧盟实际处于或者解体或者进一步一体化的境地。二是减少社会福利,增加劳动时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美国危机解决之道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外减少所承担的、日益超出国力的所谓“国际责任”,放弃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二是对内是否能够改变以消费特别是借债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减少长期来看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事实上,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并不是在创造财富。

2、美国战略东移的地缘压力

2011年,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其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

(1):美国的战略转移持续,中美关系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方虽不至决裂,但在内政和外交的各种冲突必此起彼伏,中国不得不投入较大精力和资源应对。

(2):如果有突发事件或者美国政党轮替导致外交政策改变,中美关系将会保持稳定和互利互惠。

从目前各种因素看,美国的战略东移可能无疾而终。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转移是奥巴马政府提出并实施的。但由于三年来执政表现不佳,美国复苏固然乏力,其债务规模更是迅速攀升,还发生了史无前列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此情况下,奥巴马未必能够连任。而他一旦败选,新的政府未必会继续推行其外交政策。

第二,美国国内问题巨大,将迫使其继续战略收缩而不是转移。而这一次所谓的转移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收缩。比如明明伊拉克的局势还没有稳定,阿富汗塔利班越战越勇,美国仍然决定撤出。

第三,伊拉克和阿富汗在美国撤出后陷入混乱或者塔利班掌权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当伊拉克全面陷入混乱之际,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捍卫美国的尊严,它都不可能置之不管。否则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也将陷入离心离德的境地。至于阿富汗,美国也不可能接受塔利班重新掌权的世界--这不仅是涉及美国国家尊严,更将是对美国全球安全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仍然需要重返中亚。

第四,阿拉伯革命新局,对美国造成了双重打击。一是其在中东的传统盟友纷纷倒台,美国苦心经营的中东格局崩溃,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大减。二是革命后阿拉伯世界重新伊斯兰化趋势将严重危险美国的石油安全和全球安全。重新走向伊斯兰化的阿拉伯世界共性是反以色列,而最终会将矛头指向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美国。所以,中东革命后的局势将可能迫使美国投入比过去更大的精力。

第五,中国的崛起的地缘效用是美国将不得不减少在亚洲的存在,特别是在美国加速衰落的大历史背景下,其影响力最终将逐渐地退出亚洲。

第六,目前中国周边的纠纷只是暂时性的,是周边国家在中国完全崛起前(及美国彻底衰落前)进行的最后的投机。所以,美国只不过是这些小国家和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不是真的要充当美国的工具。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