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发展“新经济” 未来挑战仍严峻——普京新一届总统任期经济发展战略及挑战
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7日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职,正式成为俄新一届总统。未来6年任期内,建设“新经济”是普京完成俄罗斯经济腾飞和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手段。普京在竞选期间倡导的“新经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取决于普京是否真正准备好采取措施,推动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和体制建设。
建设“新经济”
担任总理4年,普京的主要经济成就体现在带领俄罗斯较快走出金融危机、完成入世谈判、优化能源出口布局、推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在取得这些骄人成绩的基础上,普京就未来俄经济发展提出不少设想,其中重要目标之一是使俄罗斯在未来几年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为此,普京提出要建设俄罗斯“新经济”,“这是俄基本任务也是主要任务”。他认为,未来俄罗斯经济应该能够在激烈竞争条件下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并善于应对任何外部动荡。
今年1月底,普京在总统竞选期间发表关于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章,发出“我们需要新经济”的呼声。文章重申俄经济必须摆脱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发展高效和低能耗的创新型经济。
普京认为,未来俄罗斯新经济应该是多元化的,除继续发展现代化的燃料能源综合体外,还要着力建设其他“发达、有竞争力”的行业,其优先方向是制药业、复合材料、化学工业、非金属材料、航空工业、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知识产业,普京希望由此改变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者的国际劳动分工角色。
概括而言,普京“新经济”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政策执行上强调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加大投资在经济中的作用。可以预见,未来6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将是普京执政的基本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认为,从财政角度看,普京未来将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解决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大型工业项目技术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普京将扩大社会性公共支出,一方面刺激内需,另一方面也是兑现竞选时提高民众福利的承诺。在投资领域,形成一个财政投资、私人投资、外资引进相互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将是普京投资政策的首要目标。
面临严峻挑战
普京今年4月在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表示,保持人口增长、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建设新经济、推动欧亚一体化等是对俄罗斯具有战略和原则意义的重大历史任务。
事实上,除了普京提及的任务,俄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难题,例如资本外逃严重。俄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第一季度,俄资本净流出高达3389亿美元,其规模相当于俄联邦一年的财政预算。这固然与金融危机后欧美资本自顾不暇,纷纷撤离新兴市场有关,但也与俄投资环境长期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脱不了干系。
在改善投资和经商环境方面,普京提出了大跃进式的“宏伟计划”:未来几年,使俄罗斯在世界银行编制的各国投资环境排行榜上的排名从目前的第120名升至第20名。为此,俄政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向议会提交一揽子法律修正案,旨在显著改善商业环境,为投资商提供额外保障。
不过,在俄高等经济学院发展中心专家米罗诺夫看来,投资动力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规模等因素有关,另外还需要俄政府切实加强对财产的保护,并完善司法制度。他认为,提高投资环境排名本身并不能成为目的,俄政府需要做的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和进行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无论如何“鼓吹”普京的成就,都无法回避一个客观的事实: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赖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普京在总理任内并未能解决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油气出口的结构性缺陷。
大部分俄经济人士都承认,俄罗斯的出口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更非一日之功。前俄财政部副部长阿列克萨申科认为,目前俄出口中超过80%是油气、木材、肥料等资源性产品,为使这一比重降到50%,需要20至25年。
凌激认为,单纯靠能源原材料出口或许能够迅速扩大经济规模,但不可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无法让俄罗斯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单纯依靠油气出口,即使实现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五,也离真正的经济强国有很大距离。
俄经济分析人士沃尔科夫认为,普京的“新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普京是否准备好采取措施,推动配套设施和相关机制建设,比如推动私有化进程、减少国家行政力量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打击腐败等。
借力“中国风”
普京今年1月在署名文章中说“俄罗斯经济之帆乘上中国风”。他用这一形象比喻来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并非威胁,而是具有巨大商业合作潜力的机遇。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在短期内都难以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倚重的力量。欧洲国家自身经济增长乏力,如今又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顾。在这种情况下,要大幅提升俄欧经贸合作并不现实。而俄罗斯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关系向来疏远,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俄美经贸关系不可能出现飞跃,更何况美国针对俄罗斯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至今没有废止。这些都使得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
凌激认为,普京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将给俄罗斯带来发展机遇,这会转化成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动力,为中俄经贸关系保持连续性创造更好条件。
普京在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证实将建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国有企业”的消息。分析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俄“东部大开发”的大幕或许由此拉开。而对于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合作机遇正在来临。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业基金会副主席瑙莫夫认为,该企业的成立将促进中俄边境地区和地方合作。
此外,俄罗斯已经成立直接投资基金,还设立了专门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投资基金。而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与俄直接投资基金积极接洽,计划成立中俄投资基金,该基金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包括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项目。俄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预计中俄投资基金将在今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并于7、8月间达成第一笔交易,“俄中今后应切实加强投资合作,打造共同投资项目的成功典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