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从国家的统合走向社会的统合,实现体面就业和和谐劳动。所谓国家的统合,就是政府通过对利益群体的干预来保证国家利益政策得以实施,那么社会团体相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处在弱势。大家说政府出台一个文件,再多出台一个文件吧,把所有的问题都安排好,我觉得还是处于一个国家统合主义的。但是在工业化中后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社会统合主义的这种发展模式,社会机构相对于官僚机构应该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我看李明星副秘书长在这儿,他属于社会统合主义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说在劳工政策方面,要通过企业家联合会和工会资金,经过协商谈判,达成新的平衡。
第五,毫不动摇的坚持共同富裕,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不仅仅是追溯未来某一个点,它应该从今天贯穿未来发展的全过程,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广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扩大消费需求,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够使中国比较顺利的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达到高收入国家,从而避免中等收入国家的陷井。
第六,维稳必须先维权,适度发展社会组织防火墙的作用。政府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让社会组织起到很好的防火墙的作用。
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在新的思路下我们该有哪些新的举措?第一,就业还是民生之本。但是在坚持充分就业和安全就业,比如说我们工伤,煤的含水量不要老居世界最高,进一步推进体面就业和和谐就业。因为体面就业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出来的,人家也不是受我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它是一个很中性的东西,所以中性的东西,我们应该首先做到。
第二,教育是民生之基。未来我觉得应该注重义务教育的公平,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像北京就搞学生排位,在日本不是的,在日本是老师排位,校长排位,保证我们的中小学。其实很简单,现在中小学都是公务员待遇,那么你就是准公务员,其实换一个思路就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我们愿不愿意做这样一个决定。北京市教委主任说,保留择校钱,那都是给在座的预备的。义务教育现在虽然城市和农村都托底了,但是城乡差别很大。但是在北京市里面,义务教育差别比中国的城乡差别还要大。
第三,分配是民生之源。未来要继续注重缩减增量方面的收入差距,同时又意识得调整存量的收入差距,这是共同富裕别无选择的。增量是在个人所得税,存量就是开通财产税。
第四,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社会保险怎么安排有钱花,有了钱之后,怎么样让老百姓买到称心如意的社会保障服务。养老服务显得更加重要。同时社会保障不仅仅有经济功能、服务功能,还要增加社会保障精神慰藉的功能。比如说社保机构,先看病,看完之后报销就完了。但是我母亲我也住院,我是老党员,说怎么没有人来看我,那边是信基督教的,基督教的教友老来看他。
第五,住房保障是民生之本。未来农村家庭,盖房困难的问题也要逐渐纳入保障的范围。不能把农民的问题单独的解决不在保障范围之内。同时城镇里面要解决保障性住房退出的问题。
第六,健康是民生之福。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在德国看病,感冒了得看私人医生,在北京看病了,想看哪个三甲医院就看哪个,贵是一个问题。除了通过医保解决这些问题之外,要着力解决各种慢性病的预防问题。病有钱看,这是最后的办法,尽量要少生病、少花钱,得了大病花钱,可能心里比较安慰,但是幸福感很差。比如说协和医院的院长就说,傅彪换两次肝,别人一次还排不上,他换了两次。我们一方面未来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一方面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运动。
第七,环境保护要加强。由于时间关系,不展开讲。十一五计划有一个指标没有完成,新出生人口的缺陷率不降反升,解决不了,民政部解释说婚前检查取消造成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长期的,32年来我们环境整体容量的提升,28岁生孩子,56岁的环境在体内存在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八,食品安全是民生之忧。食品安全要全民监测,比如说三聚氰氨,像这样的东西,没有出事,两三年之前我到内蒙去,他们都在说这个事,都是行业的潜规则,不合格的公民,有不合格的企业,更有不合格的公民,我们只关心自己挣黑心钱,那就是私民的概念,公民的概念要考虑这个社会的利益。
第九,稳定是民生之盾。社会管理观念还要再创新,社会管理不仅仅是上手段,区委书记告诉我说,每个胡同里面都有摄象头。社会稳定是自上而下的来转,我觉得社会管理应该自下而上来促进社会的稳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