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3)

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3)

社会创新发展趋势

《经济》: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不仅需要创新型的政府和创新型的企业,同样需要创新型的社会。请您分析一下我国社会创新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俞可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我国社会创新的重要实践,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创新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创新的七条发展趋势。

首先,社会创新将成为政府、企业和民间三方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党和政府在社会创新中将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的社会创新区别于西方社会创新的重要特征。党和政府应当为社会创新提供宏观的制度环境,企业组织则主要为社会创新提供物质条件,民间力量将是社会创新的主力。换言之,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对于社会创新来说,缺一不可。只有三方的团结合作,社会创新才能生机勃勃。

其次,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将在社会创新中承担日益重要的责任。

第三,各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在社会创新中正在起着特殊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形式的社会组织的作用正在下降,而新生的一些组织形式则在社会创新中作用日益突出,例如形形色色的网络团体、主题团体和临时团体。在我国,由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传统组织形式的作用并没有下降,也处于上升时期,但新兴的组织形式的作用则已经开始在社会创新中变得更加突出。

第四,社会创新的领域将不断拓宽。随着公民社会的壮大以及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办理,社会创新的领域将从传统的慈善救助、扶贫济困、社区自治等领域,扩展到生态、教育、就业、消费、养老、住房、卫生保健、疾病控制、能源节约、人口流动、动物保护、气候变迁、城市管理、交通疏导、体育竞赛、新闻传播等。

第五,社会创新的效益日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创新的效果而言,制度和人的因素无疑最为重要,但科学技术的作用显然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甚至像微博、脸谱、QQ等工具,也已经成为社会创新必须依赖的技术手段。

第六,社会创新将日益网络化。我们处在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网络化可以大大增强各种创新行为的效果,使创新产生出连锁和传动效应。政府和企业各有自己的网络,政府创新和企业创新主要发生在政府网络和市场网络内。社会创新要取得更大的效果,也必须创建并且借重自己的网络。

第七,社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创新其实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蔓延相当迅速。从欧洲到北美,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民间人士和知识分子纷纷投身于社会创新。社会创新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社会创新。可以预期,社会创新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