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解决粮食问题要有全球视野(2)

陈锡文:解决粮食问题要有全球视野(2)

对中国的农业经营形势,几千年中国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农业形势虽然已经变化,但是大多发生在近代以后,自从土地实行私有制,农民成为经营主体之后,制度延续非常长的时间,到了土改之后,仍然是这种土地经营形势,50年代中期搞起了合作化运动,有了人民公社,家庭运营变成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农村改革又使得家庭经营会到了农民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个过程到底是一个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把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点,中国农业的几千年的历史寻找答案,把眼光放宽一点,从各国农业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必然。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很多人讲农业靠家庭经营能不能有生命里?能不能实现现代化?这个问题我想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大家到所有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看,我想看到的一定是家庭经营,无非是规模大小问题,但是一定是家庭经济。

农业选择家庭经营具有非常强的必然性,什么原因?非常复杂,学者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讨论。至少一条我们认识到,研究农业问题的时候,必须有两个基本点不能放弃,第一个基本点,农业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产业,农业这个产业最大的特点和其他产业不同的特点,经济在增长和自然在增长相交织,这个话的本义非常复杂,简单的概括,农业的劳动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的东西,而这样一种现象在其他产业领域当中见不到,那么要培育一个活的生命,从它的胚胎,一直到生命的成熟,到能够收获,能够有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对于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这种密切关注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农业的标准化和工业标准化非常大的差距,讲很多理论,一下讲不清楚。

举一个例子,我自己是种地的,在农村种过十年,那个时候种地地是公家的,然后公家给我发工资,跟农民生产一样的,是这样的分配。于是为了这样的分配方式,动员农民出多少力,这是很大问题。人民公社时期,该改革以前出工不出力是很常见的现象,农业生产劳动付出的劳动合格不合格,一定到庄稼收获才能知道。正是农业这种非常复杂的过程,使得劳动监督、劳动计量非常困难。于是我们的人非常聪明,选择了家庭经营的形式,家庭经营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你种你自己的地,打你自己的粮,付多少劳动是自己掌握,这样的经营体制下,劳动不需要监督、计量。

我想这是不是普遍性的规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去看,看到几个不是以家庭经营而农业成功的过程,我看过不少,几乎不行。

最近中国非常强调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公司经营方式替代农户,我对此深表怀疑,但是作为一个人,哪怕是能够有权利影响政策的制定,但是没有办法阻挡向前迈进的步伐,况且要用实践来说话。我想说,实践人类已经进行几千年,我们自己的实践已经得出很惨痛的教训,人民公社的不成功。现在还要换一种不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的粮食不是自己,我对此事很怀疑。

我刚才举的例子,我去年在某一个省调研,当地有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到农业中去发挥作用,和县里谈意见,租3万亩地种猕猴桃,县里就考虑,表示欢迎,3万亩地太大,先种一亩,从农民手里租过来,当雇工,帮着种树,一般人想象差不多,农民有好处,拿到地租、拿到工资,发现不行,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培训,把农民指导好了,挖坑要多长时间,技术员很清楚,发现树林挡着,农民种的特别快,很快完成,一定是在糊弄,树都种下了,没有办法检验,只能看后面怎么管,以后写土地种了猕猴桃交给当地农民管理,其中一个锄草,如果不把草根锄掉,很快还会长出来,农民把草根留着,当天地里面干净,技术人员看不出来,回去一两天长出来了,老板火了,带着技术员到农民家里,农民在打麻将,锄草怎么不把草根锄掉,农民说锄掉了明天我挣什么钱。

这个故事说明怎么调动农民积极性,我们的工厂、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监督员工、激励员工、约束员工,把自己发挥出来,农业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一个全人类的难题,科技在进步,有一些情况跟过去不一样,有的产品可以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的畜牧饲养,管理人员目光所及能够有效监督的时候,可能企业化经营不受影响,但是在田上,靠农民自觉性付出劳动,这个办法就不行了。

所以我想当前公司经营农业一片火热情况,泼点冷水,想让大家能够认识农业自身规律,总结人类社会动农业发展的经验,不要盲目,这个过程不让农民种自己的地,不让农民打自己的粮,最后什么结果,人民公社给了我们答案,不要走这种回头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企业应该在农业现代化发挥作用,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情,需要公司企业帮助他们去做。全世界农业都是这样,家庭经营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依靠农民自己的合作,依靠广泛深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把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做好,什么做不了?农民研究优良品种、研究先进技术,他做不了,从生产实践总结,可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同时企业有实验室,有试验田,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把人类社区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研究出来的可能几年研究出来,所以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储运设施、营销加工,让农产品增值,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公司企业在这方面做好,我觉得他们对中国农业做的贡献非常大。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