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南海、东海的部分领海和岛屿主权不断受到挑战,国内舆论极度关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事件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论。在针对南海、东海问题发声的众多学者中,就有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
4月份,周天勇评论南海、东海问题的数篇微博被多家门户网站置于首页显著位置,许多网友纷纷转发和评论。“南海、东海问题引发了我对国家利益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系统思考。”原本计划就南海、东海问题采访周天勇的经济参考报记者,得到收获大大超出预料。
周天勇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然在理论上总结不多,实际上中国对于极左的国际集体主义和国际利他行为进行了反思。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搞好,关键是提高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在国际关系中现代国家利益主义理念的回归。
整个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为争取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进行了艰苦努力。但是,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最主要的利益诉求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对这些今后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面对南海、东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对症下药,制订出正确的政策。
未来中国国家利益诉求涵盖六方面内容
《经济参考报》:国家利益?这可是个大题目,梳理起来绝非易事。在您看来,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
周天勇:我认为应当从主观意志和客观结果来界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是民族、人民、企业、家庭、党派、政权等等的集合体。从主观讲,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国家这个主体对生存、安全、发展、繁荣和世界地位等等的诉求,是一种主观的意志。从客观讲,国家利益,是国家对这种主观诉求见诸行动,通过努力实现了的客观结果。从这样一个角度区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国家利益。
《经济参考报》:国家利益,从内容讲,非常广泛繁杂,是关乎人民富裕,国家安全强盛和国际地位以及整个民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在21世纪余下的八、九十年中,您认为,中国最核心的利益诉求包括哪些方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