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大元帅葬礼:毛泽东穿睡衣悼念陈毅(4)

揭秘十大元帅葬礼:毛泽东穿睡衣悼念陈毅(4)

核心提示:1月8日,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上画圈儿,将悼词中“有功有过”画掉。1月10日13时30分,毛泽东突然要调车,他连睡衣也没更换,穿上大衣就去八宝山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刘伯承: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

刘伯承,重庆开县人。1958年开始的对“军事教条主义”的批判,矛头直指刘伯承。5月,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被叫到北京。离开南京的头一天夜里,刘伯承想得很多,一夜未眠,左眼红红的。在火车上,他又是一夜没有合眼,左眼更红了。就是在眼压很高的情况下,刘伯承忍着剧烈头痛,被别人搀扶上台,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检查,成为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后来,邓小平指出,这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此后,刘伯承唯一的左眼得了青光眼,视力逐渐减退。

1959年9月,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这时,他年近古稀,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常头痛,眼压增高。刘伯承常说自己是个残废军人,是军委的编外参谋。1964年7月4日,刘伯承在东北视察部队时眼疾发作,诊断为急性青光眼,不得不乘专车返回北京,住进北京医院,从此左眼只能分辨出衣服的颜色。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军委战略小组被撤销,刘伯承没有了工作。

1972年刘伯承双目失明,长期住在医院。1973年他丧失思维能力,1975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刘伯承与世长辞。10月14日,告别仪式在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邓小平率全家最先来到,流泪向刘伯承的遗像三鞠躬。聂荣臻臂戴黑纱,坐着轮椅来了,泪流满面。他多次看望病中的刘伯承,现在再也见不到了。徐向前挥笔写了一首诗: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10月16日,刘伯承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主持,胡耀邦致悼词。

刘伯承夫人汪荣华给党中央写信,要求按刘伯承的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向他战斗过的地方。10月21日,刘伯承的长子太行。四女儿雁翎。幼子太迟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从飞机上将骨灰撒向太行山。淮海大地。南京。重庆,以及他的老家开县赵家场。

叶剑英:“为花欣作落泥红”的元帅

叶剑英,广东梅县人。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前,微睁双眼,看到站在面前的叶剑英,眼睛一亮,用手臂示意叶剑英。叶剑英只顾伤心,没注意到,低头走出病房。护士忙叫他回来,毛泽东双目微睁,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毛泽东逝世后,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叶剑英挺身站出来,争取华国锋。叶剑英多次与华国锋交谈,请他放心,只要他站出来,大家都会支持。叶剑英又找汪东兴谈话,在叶剑英的努力下,10月6日抓获“四人帮”。大家提议叶剑英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叶剑英说,我是军事干部,对地方不熟悉,推掉了。

1980年,叶剑英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病。此病常常引起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1981年春,叶剑英在武汉对何长工说,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离84岁还差两个月。何长工说,那你这两个月得注意点。叶剑英说,大概阎王在这两个月不会请我,我也不会主动去。两人哈哈大笑。

1982年,叶剑英的病越来越重。医疗小组认为应该输抗生素。在叶剑英生命的最后三年,数十次肺部感染,有几次特别严重,持续时间很长,使用过几十种抗生素,静脉穿刺上千次,都没有产生副作用,两肺部炎症基本消失,这在医学界是少见的。

1983年11月19日,叶剑英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好转。

由于病情反复,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二号院的家中卧床两年半。1984年4月19日,他得了脑血栓。肺炎。腹泻,多次出现高烧,呼吸困难。7月仍高烧不止,呼吸困难,出现黄疸和腹水。7月16日。7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22。23号文件,向全党通报叶剑英的病情。专家妙手回春,叶剑英的病情再次好转。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叶剑英的第三次病情通报。

1986年10月13日,叶剑英昏迷,体温上升,呼吸急促,心律。血压都不正常。各种抢救措施都用上,仍没有什么效果。10月21日,病情进一步恶化。10月22日1时16分,心电图机上的波峰消失,成了一条直线。

10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央召开的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噩耗。各地组织悼念活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报道,称叶剑英是一位大战略家,在中国现代史上起过关键性的作用。

10月29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等下半旗志哀。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5000余人参加。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修改悼词,并亲自主持追悼会。胡耀邦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叶剑英的一生,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贡献。

追悼会后,中央领导和家属护送灵车到八宝山火化。叶剑英的遗愿是回到50多年前在他和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战友身边。10月31日,专机将叶剑英的骨灰送往广州,暂时安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海内外十余万人前往吊唁。

1987年10月22日,是叶剑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举行叶剑英巨幅雕像和骨灰安放仪式。雕像座下端是邓小平题写的“叶剑英”三个大字。卧碑上刻有100多字的碑文,概括了叶剑英“为花欣作落泥红”的一生。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