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和农村中小学大量撤并,农村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校点大量撤并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大幅度增加,校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凸显,优质师资力量缺乏,学校设备设施落后,留守儿童教育堪忧等等。对此,既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又要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进入城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义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导致部分儿童上学成本增加。校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凸显。优质师资力量缺乏,设施落后。留守儿童教育堪忧,学前教育普遍缺失。
——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导致部分儿童上学成本增加。
2004年以来,我国农村普通小学学校数量持续减少。2010年农村各类普通小学21.08万所,比2004年的33.73万所减少12.65万所,减少了37.5%。教学点的撤并,一方面使学生到校的通勤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家长陪护导致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如内蒙古太仆寺旗贡保拉格苏木,在学校撤并之后,当地农村儿童要到30里(15公里)外的宝昌镇上小学,若由亲人陪护,整个小学阶段的家庭实际支出和机会成本合计达到7.2万元。
——校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凸显。
随着农村学生上学距离的增加,上学不方便、交通不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校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校车安全事故近年来频发,仅2010年和201l年两年间,公开报道的校车事故就有14起,其中发生在村镇地区的有6起。车辆问题、司机问题、超载问题、上下车管理问题等都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优质师资力量缺乏,设施落后。
农村中小学学校偏僻,普遍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如云南香坪山小学地理位置偏僻,教工的工资低、任务重,老师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目前该校有学生80名,教师7人,其中6人是本村兼职老师,因为工资不足以维持生活,只能边务农边教学。很多农村中小学设备设施极其落后,与县镇和城市学校情况相差很远。
——留守儿童教育堪忧,学前教育普遍缺失。
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教育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传统的尊老爱幼等德育教育无法通过其父母言传身教。重庆市人大今年4月的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状况的调研报告反映,留守儿童面临最集中、最突出的亲情缺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诸如“代理家长”和“知心姐姐、哥哥”等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乏亲情的问题,但不能替代父母的亲情关爱。今年4月13日,湖南衡阳一名12岁男孩将照顾自己的姑妈一家三口杀害事件,正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关爱所引发的典型案件。
切实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支持力度
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贫困、特困地区儿童进行补助。对农村教师扩大补助范围,加大补贴力度。
——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