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下山时,天色已晚,一个游客没有认出他来,拍拍他的肩膀,问他大门口在哪里。他拿扇子向前一指,“直走,很快就到啦!”
39岁的毛新宇是毛岸青与邵华之子,毛泽东惟一的孙子,现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副军职。他在人民网的博客被评为该网2008年10大最受关注博客之首。获奖评语是,“毛泽东的嫡孙,全国政协委员,坚持用博客宣传毛泽东思想,获得网友赞扬。”
毛新宇从5岁就开始背诵毛泽东诗词,他儿子毛东东两三岁的时候,奶奶邵华就教他唱《东方红》。毛新宇说,“他比我要聪明,那个时候就已经能背3首我爷爷的诗词了。”
9月7日傍晚,毛新宇与本刊记者在香山见心斋会面,随身带了把扇子,车里还放了两把。收集扇子是他的一大爱好,他的目标是收集到10000至20000把。
除了这个爱好之外,他说自己还爱爬山、游泳、读书,“这些跟我爷爷一样,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吃红烧肉!”
他讲话直率,无遮无拦,披露自己童年时的“糗事”毫无禁忌;称颂起自己的爷爷时引经据典、斩钉截铁。一同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一个游客没有认出他来,拍拍他的肩膀,问他大门口在哪里。他拿扇子向前一指,“直走,很快就到啦!”
母亲引领我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
尽管爷爷毛泽东去世时他只有6岁,但他仍然认为“爷爷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写过不少歌颂爷爷的红歌,1995年还由中唱出过一张专辑。其中一首《爷爷曾在这里走过》他比较喜欢,“这是美丽的山河,爷爷曾在这里走过。我翻开史书,爷爷挥笔评说,把光荣给了祖国。啊,爷爷,亲爱的爷爷,我追逐着您光辉的足迹……”
他特地将采访地点定在香山,因为这里正是毛泽东走出西柏坡、缔造新中国的第一站。“我每次来香山,都要去我爷爷住过的双清别墅,那里让我百感交集。爷爷在那里指挥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前的许多筹备工作也是在那里进行的。”
令他感怀的还有,“爷爷住在那里的时候,伯父伯母、我父母,还有两个姑姑他们都陪在爷爷身边。爷爷有热热闹闹一大家子,那是我们毛家,也是爷爷非常幸福的一段时光。”
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毛新宇为自己确立的毕生使命,而带他走上这条道路的恰是其母邵华。毛新宇曾对记者说,他在母亲面前 “心里总会有些紧张”,“她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她引导我一辈子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
“我本以为大学毕业,我会继续研究我很感兴趣的明清历史,没想到我母亲坚决要求我去研究毛泽东思想。她当时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她说你如果不是毛泽东的孙子,你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是你是毛泽东的孙子,你就有这个责任来研究毛泽东思想。”
2007年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辞世,一年之后母亲邵华也走了。“回想起来,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尤其是我母亲,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无论是1993年到中央党校参加研究生学习,还是2000年到军事科学院深造并入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课题从历史转到党史,又从党史转到军史,多源于母亲的建议指导。”
毛新宇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从选题、创作,最后到发表、演讲,甚至每一次的战场考察,这些很细致的工作,母亲都是一件一件抓。”这篇论文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妈妈特别操心我们下一代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时,邵华很严肃地跟毛新宇谈话,鼓励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诞辰纪念日的前10天,毛新宇被批准入党。
现在毛新宇是全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邵华非常支持他“走进大学宣传毛泽东思想”,甚至亲自为他制作过多媒体授课内容。
伯父毛岸英被视为毛泽东对子女教育的成功典范。“我父母对我用最严格的教育,给我讲得最多的是什么?就是经常在我面前讲他们很缅怀我的伯父。在我成长的几十年里,不知道多少次听到伯父的故事。”为了让毛新宇记住伯父、学习伯父,在邵华的安排和带领下,毛新宇曾先后4次赴朝鲜为伯父毛岸英扫墓。
毛新宇先后担任了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2008年3月他又担任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开会期间,患乳腺癌晚期的邵华正住院治疗,但她每天晚上都要从医院打电话给儿子,详细询问开会情况,并对毛新宇写的《关于将毛泽东思想运用到经济、教育和工业布局改革等各领域》的提案进行具体指导。
爷爷批注的《二十四史》我是第一读者
在毛新宇记忆中,大概从七八岁开始,他就在母亲带领下见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包括许世友、李德生、陈云、邓小平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