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些国家1989年以来的政治发展,我只能说路途很不顺利,效果也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也再一次证明:一种新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需要时日,才能逐步健全,甚至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迟迟健全不起来。20来年过去了,尽管有欧盟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家指导,这些国家宪政的架子都有了,民主的形式也存在了,但就是没有产生多少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大批自私自利的政客在那儿争权夺利,导致东欧百姓普遍对自己的政府失望,连欧盟对这些国家的民主进程也相当失望。本国百姓也好,欧盟也好,原来都以为,只要政治制度一变,一切都会变好,结果谈何容易。革命是浪漫的、兴奋的,热血沸腾的,但革命后人们发现旧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仍然根深蒂固,甚至丝毫未变,社会深层次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
根据2008年初欧洲权威机构Eurobarometer公布的民调,大部分东欧国家人民对自己政府的信任度均非常低:保加利亚为16%,波兰为17%,拉脱维亚为19%,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为21%,远远低于今天的中国。欧盟老成员中,惊呼上当的不少,一些东欧国家为了加入欧盟,进行了改革,但一旦拿到了欧盟的入场券,各种改革就停滞了,反而把自己的很多原来的问题带入了欧盟。但有意思的是,这个民调也表明,这些东欧国家民众虽然对自己选出的政府不信任,但对欧盟却相当信任,这种信任度普遍超过了50%,超过了老欧盟成员国人民对欧盟的信任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东欧这些国家的政府,理论上是人民直接投票选举出来的,但是人民最后反而对他们不信任,而欧盟则是一个非经选举产生的机构,但东欧的人民对其则比较信任。实际上,美国也是这样,人们对当年未经选举产生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信任远远超过对选举产生的美国国会议员的信任。就东欧来说,这不是坏事,因为选举产生的政府往往上台不久就使人失望,而在他们的上面有个欧盟来管一管,这些投机政客有时不得不收敛一些。这种上面有个“帽子”的政治安排往往效果不坏:泰国的国王,东欧国家上面的欧盟,香港上面的中央政府,在一些关键的时候,都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邓小平谈到香港时曾讲过的话,有些干预恐怕还是必要的,关键要看这些干预是否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
这里还要提一下台湾。众所周知,陈水扁主政的8年,大搞民粹主义,族群分裂,还有两颗子弹的丑闻,贪腐现象有增无减,但英国《经济学人》下属的EIU发表了一个民主质量评估指数,认为东欧国家民主的品质普遍还不如陈水扁时期的台湾。这个评估把台湾民主排在第32位,而上述的东欧国家中只有捷克超过台湾,排在第18位,其他均排在台湾之后:爱沙尼亚为第33位,匈牙利第38位,斯洛伐克第41位,拉脱维亚第43位,波兰第46位,保加利亚第49位,罗马尼亚第50位(见EIU Democracy Index 2006)。如果这个评价是公正的话,人们就可以想象这些东欧转型民主国家的品质了。
即使是相对表现较好的捷克,其民主品质也有很大的问题。我2006年底,到布拉格访问,12月23日抵达饭店,打开电视才知道捷克已经整整100天没有政府了。议会内两派旗鼓相当,互不让步。而政治人物一个接一个地陷入贪污丑闻。先是总理卷入了腐败丑闻下台,他的接班人又被议会罢免,但拒绝下台,挺了几个星期;他后面的一个叫托波拉内(Mirek Topolanek)的,10月份被任命,但因为议会是101票对100票,他的任命一直得不到批准。捷克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1000万人口的小国,如果是发展中国家,碰上这样的事,恐怕国家就要解体了。
波兰政治也很有意思:2005年的大选,选出了卡钦斯基当总统,但不久他孪生的哥哥就当了总理。我在布鲁塞尔见到欧盟的官员,他们私下一谈到这对双胞胎,总是带点儿苦涩的尴尬,布鲁塞尔一家报纸干脆出版了一幅漫画,调侃了一下两兄弟:波兰不停地克隆出一个又一个长相一模一样的新领导人,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其实这也无妨,关键是兄弟俩奉行的政策很令欧洲头疼:他们先是高举民族主义大旗,要和德国算二次大战后还没算完的账,后来又提了在波兰禁止同性恋、恢复死刑、扩大天主教会影响等主张,使欧盟老成员一下子不知所措,因为欧盟很多国家已经把保护同性恋的权利看作是核心人权。
波兰一位政治学者对我说:我们的政府代表了波兰的极右势力,搞“政治正确”,提出了一个新的法案,要追查每个人在过去共产党时期的表现,抓出共产党的合作者,反对党说这等于是麦卡锡主义,恐怕会使今天波兰的数十万的教师、学者、专家等专业人员的前途受到影响,对波兰有百害而无一利。
斯洛伐克是东欧变化比较快的国家。十分健谈的斯洛伐克前副总理伊万•密克罗什对我说:“改革不容易,我完全理解中国今天的成绩,这是来之不易的。”密克罗什是个经济学家,曾在斯洛伐克政府内两度担任副总理,因为推出了征收统一的19% 所得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降为19%)而名噪一时。他告诉我:“我们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有很多事情一定要先做后说。先说了,就做不成了。”但即使这样,在2005年的竞选中,他所代表的党输掉了大选,反改革的党赢了。但反对党上台并没有推翻所有的改革(如他们竞选中所发誓的那样),而只是推翻了前政府“不太受人欢迎的医疗改革”。对于斯洛伐克选出的新政府,最反感的是欧盟,因为新内阁包括了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如Jan Slota ,他公开仇视斯洛伐克的两个主要少数民族:匈牙利人和吉普赛人,称匈牙利少数民族是“丑陋、罗圈腿,骑在令人可憎的马上的疑似蒙古症患者”。密克罗什对我说:“亏得上面有个欧盟,使这些激进分子在国家政策方面还不敢走得太远。“
一般认为匈牙利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转型国家。但2007年却爆了关于“骗子总理”久尔恰尼的争议。这个年轻的总理在2007年5月执政党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坦承:“我们搞砸了,不是一星半点儿的糟糕,是糟透了!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比我们干得更蠢了……在我们执政的四年里,政府拿不出引以为傲的业绩。我们该如何向选民交代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采取了一切措施保证使这个秘密在大选之前不被泄露出去。过去2年里,我们一直在撒谎。”这段话后来在网上被披露出来,匈牙利举国哗然。本来大家都以为匈牙利是东欧国家转型最成功的,结果并非如此。匈牙利老百姓本来对实际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早就有怨言,特别是为了加入欧元区的紧缩财政,提高税率,引发了广泛不满。于是这个本来东欧最平静的国家开始了几天骚乱,首都上万抗议示威者到布达佩斯议会门口请愿静坐要求总理辞职,发生了东欧剧变以来最大的警民冲突。匈牙利的物价水平和西欧国家不相上下,但一般的退休金每月才200欧元。对于匈牙利的政治乱象,匈牙利历史学家海斯勒有一句很到位的评论:匈牙利人缺乏“政治文化和妥协的智慧”,所以今天的匈牙利是“一个深深分裂的社会”。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欧盟新成员中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虽然加入了欧盟,但距离欧盟的各项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腐败问题非常严重。 索非亚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我们最大的政治问题是官员腐败,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才外流。”保加利亚加入欧盟前,进行了很多面子上的改革,加入之后,改革派就被赶下了台。我的一位保加利亚研究生对我说,新上台的总统是原来的共产党,“普京给他一个电话,他就和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管道协议,欧盟很不高兴。”罗马尼亚政治丑闻也不断,2006年罗马尼亚总统巴塞斯库遭到国会四分之三的议员反对而被罢免,但总统不久又通过全民投票,保住位子。罗马尼亚政治恶斗,是老百姓对政府失望的主要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