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为了新中国,也为了新世界

萧武:为了新中国,也为了新世界

7月份到韩国,从机场去酒店的路上和来接我们的韩方朋友闲谈。因为我是第一次到韩国,就随口问起首尔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地方。韩方朋友第一个提到的是“战争纪念馆”。我和同行的朋友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接着问了一句,是什么战争的纪念馆?韩方的朋友又说,是韩国战争。

我们半天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想起来,他说的韩国战争,就是我们说的朝鲜战争,在更早以前,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朝鲜战争这个命名。今天,在官方和半官方场合,这个叫法已经相当普遍,偶尔还会简称为“韩战”。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为什么要变换一个叫法,这一变换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的两天,办完正经事情之后,我们就在首尔闲逛。首尔给我的印象,可以用朋友告诉我的一个说法概括:这根本就不算出国。在韩国街头,到处都可以碰到中国人,或者是懂中文的韩国人,地铁和公交站牌上都有中文,比较大型的购物场所也都有懂中文的导购人员,建筑也和国内的城市相差不远。唯一不断反复提醒我“这是在韩国,不是在中国”的是到处可见的战争纪念活动。

去景福宫的路上,有幢楼外面挂着一个巨大的户外广告,足有六层楼高,画面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两排英文字,上方是“We Remember”,下方是“60th Anniversary of 6.25”,左右两旁是韩文,画面下方是一张大约十六七岁的男孩子的面孔,表情木然而若有所失,似乎有些忧愁,头上戴着钢盔,钢盔上插着正开着花的树枝。再往前走,快要到景福宫的马路转角处的一个小公园,密密麻麻地插满了联合国军的国旗,展板上是战争期间的各种图片,有韩军士兵作战、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美军士兵救助韩军士兵、战争爆发时老百姓逃难等等。后来去民俗博物馆,展厅中央搭建了一个帐篷,以影音资料、3D动画、实物展览等各种形式反应战争对普通韩国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看到这些,才猛然想起来,朝鲜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起过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们已经快要忘记这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相当重要的战争?

当然,不能不承认,“我们快要忘记这场战争”里的“我们”这个说法,多少有点夸张。实际上,对于朝鲜战争的研究,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历史学界的热门专业,甚至有人自掏腰包到俄罗斯、美国等相关方面去购买资料,用于自己的研究。热衷于重建现代中国叙述的思想家们也在努力地发掘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意义,比如刘小枫在今年上半年的演讲中就提到,新中国真正“站起来”不是在1949年,而是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的1953年,正是这场战争让新中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中国,从而区别于自晚清以来的各个以革命为号召的政权——比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权,北洋政府,1927年建立的国民政府等。

因为,正是这场战争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立的新中国不像以往的中国政权那样,必须依赖于帝国主义体系而生存,而是从一开始就格外强调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独立自主”的地位。就这一点而言,新中国不仅与以往的中国政权不同,而且与其周边的邻国也不同。即使是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国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取得了完全不同于东欧国家的地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赖于苏联的军事保护才能维持,在某些关键时刻甚至必须借助于苏联军队来维系其社会主义体制(比如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而中国并不需要这样的保护,中国与苏联之间虽然存在着援助与受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更多地是带有协作性的。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新中国有着一种汪晖所说的“独立的主权性格”。

不过,如果就此认为朝鲜战争是“为祖国而战”,那就失之于狭隘了。

实际上,在决定出兵朝鲜时,中国提出的口号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一个并列式短语,而不是一个偏正式短语。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是这场战争的两个并列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保家卫国,我们必须抗美援朝”。这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口号,非常容易理解,更容易动员普通的志愿军士兵。而且,因为这场战争不仅是新中国的第一场对外战争,而且是面对世界第一强国,所以,美国可以当做一场局部战争来打,而中国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抗美援朝才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一起被并列为全国性的“建国初期三大运动”,而且排在第一位。

反观参战的另一方美国。正如李奇微在其回忆录里说过的,朝鲜半岛之于美国,一直是说不清楚的,那里没有美国的利益,是一个与他们无关的地方。他们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在盘算着赶紧退出朝鲜半岛,将东亚的主要军事力量用于保卫其核心利益所在的日本。所以,美国在朝鲜半岛始终没有坚决战斗的打算,他们的底线不是保住韩国,而是保住日本。李奇微到朝鲜半岛继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时,麦克阿瑟即告诉过他这一点,嗣后他接任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时,也这样告诉了继他之后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泰勒。而且,美军撤离韩国的条件并不是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失去作战能力,而是要保留足够的力量来担负保卫日本的任务。所以说,美国不仅在朝鲜战争中不会倾尽全力,即使是太平洋战区的力量,也不会全部投入。

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在朝鲜战争的战争目标一直在不断变化。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联合国军败退釜山,美国曾设想退保日本;仁川登陆成功,战场形势转换,美军并未止步于三八线,而是全力追击,意图饮马鸭绿江,麦克阿瑟甚至多次提出主动向中国挑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取得几次胜利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开始变为尽可能向三八线以北进攻,以保守三八线。这种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只投入有限力量,但要尽可能争取最大收益,同时又对这场战争没有必胜的信心。在不利条件下退保日本,这是美军贯穿整个战争始终的底线。

而当时新中国最高决策层对这场战争的意义的理解和概括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它的意思是,这场战争同时又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保住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革命。所以,无论是仅仅将朝鲜战争解释为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还是如时下时髦的研究者那样,以为毛泽东在政治局多数成员不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兵朝鲜仅仅是为了当上东方共产主义领袖,都是以偏概全。

如果从较长时段来看,确实可以说,朝鲜战争很大程度上带有“独立战争”的意味,即一方面向全世界表明,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以这种方式让自身从欧美主导的旧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里独立了出来。但与此同时不能忘记的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在困境中反抗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时候,目标从不仅仅是独善其身,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都是有其未来世界想象图景的,中国不仅要通过改良或革命实现自身的富强,也要改变这个没有公理和正义的国际体系,帮助世界上的弱小民族走向民族独立。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