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队以46枚金牌和104枚奖牌的成绩再次蝉联了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榜首。人们不禁好奇,什么样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可以创造出如此佳绩?而本报记者在调查后发现,美国体育多年保持常青不衰,是源于其完善的大众体育设施、健全的制度保障和高度职业化途径。
体育设施与大众零距离
美国的体育设施建设非常完备,可谓是全世界体育设施普及最高的国家之一,基本做到了大众体育运动场零距离进社区。
以纽约为例,几乎三五个街区,就可以找到一个运动场,运动场基本都配有篮球架、单杠、双杠、秋千等多种运动、健身和娱乐设备。有很多运动场旁边还会配备一个小运动场,小运动场中间建有高墙,可以用来打单人网球和壁球。
除了专门的运动场,纽约还设有数量可观的配备运动场地的公园,面积大的有中央公园和科罗纳公园等,其中曼哈顿岛上的中央公园占地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一个公园内部就配备了十几个运动场,几乎各种大众运动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运动场所,包括非奥运项目、但美国人钟爱的棒球和垒球运动场。而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科罗纳公园已经成为美国网球公开赛赛场所在地。这里除了有数十个网球场,还有多个足球场和篮球场。面积较小的公园也都会配备健身和运动器材,这都成为美国大众可以免费健身和“随意运动”的先决条件。
除了完全免费的公共体育场所,像游泳馆和网球场这样需要人员管理和定期维护的运动场所,也基本是非盈利性质,只是征收基本的维护和管理费用。以纽约为例,游泳馆一般的费用为半年75美元,儿童和老人则完全免费;网球场征收的费用相对高一点,美网赛场除中央球场之外,基本也都对外开放,每年的4月到10月是需要付费使用,大约每个月的费用是200美元,其他6个月是完全免费对外开放。相对低廉的使用费,保证绝大部分美国人都可以进入到相对专业的运动场所从事体育运动,合理的收费标准让运动成为大众的可支配消费。即使是比较高端的高尔夫运动,纽约的费用大约是每小时10美元,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同样算得上低端消费。
公共场所尚且如此,美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就更加健全,从小学到大学,美国学生都是伴随着在体育场、游泳馆的运动中长大的。
纽约之外的其它美国城市,也大都是类似情况。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美国人的身体素质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娱乐和运动中得到强化,这成为美国队在国际赛场持续表现抢眼的源动力。
学校垂青体育特长生
美国体育的制度建设,也朝着鼓励健身运动方向制定。无论是美国最受关注的橄榄球、棒球、冰球和篮球,还是相对要求较高的体操、网球和游泳,只要你擅长一样,就可以从中受益无穷。
这里所说的“益”指的就是“升学”。美国大学学费不菲,大学毕业十年后仍欠助学贷款的大有人在。而美国各个高校都有专门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准备的奖学金,奖学金数额不菲,不但足够支付学费,还可以保证特招生的生活费用。这正是学生们选择体育道路最好的鼓励。
你个子够高,可以打篮球;你身体够壮,可以打橄榄球;你跑得够快,可以练田径;你不高也不壮,可以练体操。总之,无论你喜欢什么,只要你做得够好,都可以找到很体面的出路,一路走来,都能得到特殊待遇。
以美国体操运动员布里奇特·斯隆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和队友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银牌,当时还只有16岁。不过从10岁就开始接受高水平体操训练的斯隆,最初学体操的理由并不是参加奥运会,而只是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我的设想是,如果我坚持精英训练,那么就能获得更高的奖学金。”今年秋天,斯隆将成为佛罗里达大学的一名新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这种鼓励制度有效推动了中小学生在学习之外,有兼顾体育运动的动力和欲望。也正是这种鼓励制度让美国的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美国青少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良好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中学成为培养青少年选手的摇篮,大学则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学校成为美国的竞技体育的中心,大学生运动员甚至成为美国竞技体育队伍的主要力量。
联赛与俱乐部各成体系
此外,美国行之有效的联赛制度,也是推动美国体育源源不断涌现人才的保障。
说到这里,读者们肯定会想到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NBA。的确,美国篮球的阶梯式保障模式可谓世界体育发展机制的典范。美国篮球从高中到大学都有完善的联赛,在高中打得好,可以进入大学篮球名校;在大学打得好,就可能被选入NBA,开始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事业。当然也有从高中直接进入NBA的天才型球员,现役球员科比、勒布朗和加内特都是以高中生身份加盟NBA。不过目前NBA限制高中生直接选秀,鼓励通过大学过渡的发展方式。良好的联赛基础和竞赛模式为美国篮球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
每年的美国大学体育总会的大学联赛(NCAA)淘汰赛阶段的气氛异常火爆,在美国被称为“疯狂的三月”,甚至连NBA联赛的电视转播都要让路NCAA,可见美国大学联赛的水平之高和美国人对于阶梯式培养模式的重视。
对于没有联赛保障的部分项目,如体操,美国人主要是在私人性质的俱乐部训练。美国的私人体操俱乐部有很多,据连续两届奥运会为美国培养出冠军的现任美国体操女队教练、前中国国家体操队成员乔良介绍,仅在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就能有上千家。乔良说,美国的小学生觉得练体操是件光荣的事情,能做出来难度动作很值得向同伴炫耀。私人体操馆以盈利为目的,但需要出成绩,如果带出知名选手,体操馆会有更多学员报名。练习者可以凭借好教练的指点,拿到成绩,申请奖学金,甚至成为社会名人。在政府没有提供资源的部分项目上,美国也很好地利用了民间力量,通过制度做到政府扶持同民间资源良性互补,相辅相成。
高度发达的职业化体育
美国最受欢迎的四大联赛橄榄球、棒球、冰球和篮球,目前只有冰球和篮球是奥运会项目,而在美国国内最火的橄榄球和棒球并非奥运项目,但这无碍于美国人开展非奥项目联赛的兴致。
美国人的体育发展自成体系,不跟奥运挂钩,也不热衷办国际赛事,更不是完全的功利化,但的确能够做到职业化和专业化。四大联赛的运动员平均年薪都可以达到几百万美元,几乎人人都跻身社会名流,人人都是为年轻人羡慕的明星。联赛的运作也在有限监管保障下尽量商业化,球员比赛搭台,吸引观众观看,广告商、转播商和赞助商唱戏,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壮大。职业体育经营的成功,避免了政府的过多参与,解除了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激发了美国人从小就倾心体育的热情。
几大联赛之外的热门项目,如田径和游泳,运动员也完全是走职业化道路。在中小学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可以得到校队的选拔和训练,另外也可以自出资金到俱乐部接受更专业的指导训练。前期的小额投入,可以在接下来得到大额回报,一旦转化到职业选手,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奖金和赞助商,所以很多有天赋的选手都会顺利走上职业化道路。
美国田径选手,大多都有私人团队,配置了私人教练、医生、按摩师和经纪人,大家各司其责,围绕职业选手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选手的任务就是训练和参加国际比赛和钻石联赛,赚取奖金、人气,最终赢得赞助商和代言机会,这些收入扣除必要费用后,还可以保证选手支付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设备,进一步提高成绩。
游泳和体操与田径类似,选手达到职业水平后,可以参加多站的世界杯和世锦赛,当然最大的舞台还是奥运会,奥运冠军永远都是赞助商最心仪的目标。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需要进行奥运选拔赛。
美国的奥运选手(除职业联赛的项目)基本都是在奥运会前最后100天产生,田径、游泳和体操等选手想参加奥运会,就是要依靠战胜对手,拿到参赛资格,此时名气说了不算,完全依靠成绩决定资格。菲尔普斯名气够大,但他要想参加奥运会的游泳项目,也需要靠选拔赛争取。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曾获得8枚金牌,而伦敦奥运会上,他参加的项目缩水了一半,就是因为选拔赛上没能争到参赛资格。
从美国体育发展机制来看,核心思想就是“保障公平、鼓励竞争”,四大联赛如此,奥运选拔如此,美国运动员从小到大的经历也是如此。乔良在评价美国体操选手的特点时强调,美国选手是从小比到大,比赛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整体较好,不怯场,更适应比赛的氛围和节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