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将行 谁能最先受益?(3)

异地高考将行 谁能最先受益?(3)

核心提示:9月6日,包括京沪粤在内的九个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齐聚北京,与教育部就如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进行协商。

未雨绸缪的家长

9月6日上午,《意见》出台一周后,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三位随迁子女家长到北京市教委咨询高考报名事宜。他们的孩子正在北京读高三。“这是第一次来北京市教委,之前都是每个月去教育部咨询什么时候出政策。”一位网名为“成功”的家长表示。负责接待他们的北京市教委信访办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说,15天以后答复。“成功”说,随着高考报名日期越来越近,他们一家人都非常着急。暑假的时候,他曾回黑龙江老家联系学校报名,但没有高中三年学籍,也不让报名。

在高一的时候,他也曾经和孩子商量过,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读高中,但孩子坚决不同意回去。如今,周围的一些随迁子女有的回老家了,有的到天津买房,去天津上学了,也有的在准备出国。

现在孩子班里就她一个没户口的,知道两地都不能报名,孩子情绪也很不好。“我都要崩溃了。”“成功”说。

除了像“成功”这样的高三家长外,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则在关心北京的门槛会有多高。并极力从目前的有限的信息中,寻找标准,自我对照。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发布会上讲了家长需要交纳各种保险后,一位随迁子女家长立即担心,自己没交生育险怎么办?并询问哪里可以补办?

对于可能设定的连续纳税和缴纳社保的门槛,则有家长翻出北京市在购房和买车的相关规定进行对照,试图弄清“断月”、“断年”及哪种补交视为有效。

异地高考的放开,影响并不仅是这些已经在京沪工作生活的家长及学生,由此可能引起的新的人口流动趋势,也是作为人口集中流入地的京沪所关心的。

在9月6日九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即表示增加招生计划可以解决录取率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其他困难。

文东茅认为,摸清目前的外来人口底数容易,但教育政策改变后,要预测未来多少年有多少人到广东去,到北京来,很困难。“政策出来后,会引起新的人员流动,人们会根据城市设定的条件,决定来不来。”文东茅说。如果北京设定三年年限,可能有人提前三年就要到北京来读书。

“现在的随迁子女是跟着父母走,将来可能会出现父母跟着孩子走。”谈松华说。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