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潜在增速在8%-9%(2)

未来五年潜在增速在8%-9%(2)

经济增长率下移渐变而非突变

《21世纪》:此前,曾经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增速即将由过去的10%左右降到6%-7%,对此,您怎么看?

刘树成:是8%-9%,还是6%-7%?这就涉及到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还是一个可以逐步渐进的过程?

有学者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之后, 经济增长率下台阶时,都是大幅下降约30%-40%。我国将在2015年左右,潜在经济增长率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亦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

然而,我们仔细研究国际经验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因其地域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国内外环境条件不同等,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可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的国家表现为突变过程。如日本,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年均9%以上,猛降为4%左右。

第二种情况,有的国家则表现为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如韩国,经济增长率由20世纪60-70年代

的年均9%左右,降到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8%左右,再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4%左右。

第三种情况,有的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后,在一定时期随着科技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还可能重新上移。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等)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下落,有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震荡。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荡,宏观调控应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比如,先由“高速”(10%)降到“中高速”(8%-9%),再降到“中速”(7%-8%),再降到“中低速”(6%-7%),然后降到“低速”(5%以下)等等,分阶段地进行。

《21世纪》:那么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我们是否有条件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

刘树成:我们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需求的回旋余地较大,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发展有一个逐步推移的过程,人口红利的下降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说,我们有条件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就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一定较快增长提供了的较大空间。以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来看,2011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以人均GDP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人均GDP超过12400美元,有3个地区:天津、上海、北京,全都为东部地区;第二类地区,人均GDP近6000美元(也就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2美元)至9500美元,有8个地区:主要是江苏、浙江、辽宁、广东、山东、福建,内蒙古,吉林。

第三类地区,人均GDP在4000美元至5300美元,有14个地区:主要是湖北、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南、江西,重庆、陕西、宁夏、新疆、青海、四川,河北、海南。

第四类地区,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有6个地区:除中部地区1个(安徽)之外,主要是西部地区5个(广西、西藏、甘肃、云南、贵州)。

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对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分组标准,1247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4036-12475美元为上中等经济体,1026-4035美元为下中等经济体,102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

大体参照这个标准,我国以上第一类地区已接近或基本达到高收入水平,第二类和第三类地区大体处于上中等水平,第四类地区大体处于下中等水平。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随着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已逐步下降,而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空间还很大,经济发展还处于较快增长阶段。

因此,全国总体上看,虽然潜在经济增长率要下降,但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这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的平滑化。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