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八大红色企业家:政治地位“更进一步”与企业地位有关(3)

盘点十八大红色企业家:政治地位“更进一步”与企业地位有关(3)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在经济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佼佼者出现在5年一度的党的盛会上。他们与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系统的高管一起,组成了一个业绩优秀、道德优良、信仰坚定的“红色企业家”方阵。

民企为什么这样红?

企业家们相信,在中国的政治传统里,政治上的认可意味着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发展环境。无论对个人或企业,将形成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也因此,企业家们的这种政治热情在政商关系微妙而复杂的中国,很容易遭来质疑:这是否会导致权贵与商业的结合和交易,从而扭曲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社会上也确实发生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其政治身份牟取私利的个案。“应当提高警惕,民营企业党代表一定要实现角色的转换,不能利用党代表的身份为个人或企业谋私利。若不能实现身份转换,这完全有可能发生。”

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以为,良好的政商关系应该是民营企业要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走,而非跟政府某个官员走。

周海江对政策走向保持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的“7-23”讲话,他至少看了十几遍,他对讲话中论及经济问题的那一句“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印象深刻,并从中看到了十八大之后的整个格局。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真正的企业家进入组织系统之后反而不敢乱来。

2001年开始,中央党校应有关单位的邀请,举办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一时间,全国的企业家趋之若鹜。根据职能定位,中央党校主要培训、轮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后备领导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由中央党校对民企老板进行培训是否合适曾在社会上引起颇多争议。也有人质疑,老板们进入中央党校培训是旨在建立与党的高级干部沟通的渠道。

据当年参与培训的一位教授透露,不少在中央党校内培训的中高级干部投诉,这些老板们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他们在党校的宿舍被老板们拜访几乎毫无障碍。

2008年,《党校工作条例》颁发,中央党校不再举办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班。

事实证明,即使无法跻身于高级别的政治舞台,一些企业家也会注重经营与官方的关系,以获取更好的政治待遇。

2009年,中央高层领导曾专门作出批示,要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企业中,培养和壮大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这一度成为全国各地工商联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新当选的企业家代表们纷纷表态:“要跟党走、听党话。”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栋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必须要跟党走、听党话,按照党的战略和宏观决策去走。

吴协恩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的父亲、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始终教育华西人,要“心向党、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最终把华西建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确立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实事求是地走华西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他的首要准则。

周海江承诺,将努力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本刊记者白朝阳、见习记者朱禁、实习生简文超、徐娅、周敬启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