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

不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

当年,马克思在图书馆博览群书时有人问他:涉猎那么多门类知识能用得上吗?马克思反问:“你愿意只在自己的一块草地上赏花吗?”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创新创造都和兼收并蓄分不开。在科研活动中,不同学科思想互相碰撞,最能激活思维,迸发出耀眼火花。科研中许多重大创新成果,往往是在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之中取得的。不能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也是在告诉我们,打破学科封闭,多些“跨界”、“复合”,才能在大超越中出大成果。

美国两位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科比尔卡,因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一位评审委员说,本年度化学奖获奖成果涉及化学和医学,几乎无法界定包含更多化学因素还是更多医学因素。“跨界”现象,构成了科学美感。

其实,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内在有机体。所谓“集大成者成大器”,要在科研领域超越突破,就看谁更善于立足主业,又不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

然而,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各自画地为牢,似乎在不少地方仍是个通病。别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割裂,就是邻近学科也大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些研究者往往已习惯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以为只要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种好就行了,哪怕人家草地上姹紫嫣红也无动于衷。

谈到“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有位权威人士感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最大问题,一是封闭,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分散,大家都在搞;三是低效,国家投入很多,但投入和产出不匹配。三者之间,也是因果关系:封闭导致分散,分散导致低效。自我封闭,显然是根子。

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马铃薯结构: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如果不发生地界纠纷,彼此几乎互不沟通。科研自闭症,便是小农经济思维的产物。一个表现是,有些“跨界”合作项目,形式上像是搞大科学,各个科研小组之间却楚河汉界分明,实质还是各自为战。好比口袋很大很大,把里面东西倒出来,依旧是一大堆马铃薯。

安于“在自己的一块草地上赏花”,或许是大家都想得到最大利益和最大荣誉,又生怕自家那点东西被别人“拿走”。因此开门搞科研,还是得主动把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田坎去掉。科研工作者应以科学发现为己任,以揭示真理为最大荣誉,当外在利益与协同创新发生矛盾时,首先应当考虑成果最大化,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科技管理部门也应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使作出贡献者都能得到应有肯定和合理回报,为科研工作者自由地在更多“草地上赏花”创造条件。

如今,地球上已经没有新大陆了,但科学领域中还有无数“新大陆”等着人们去发现。关门搞科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谁能在科研领域发现更多“新大陆”,就看谁能在更多更远的“草地上赏花”。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