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市场经济需要有为的政府(3)

林毅夫:市场经济需要有为的政府(3)

中国的比较优势要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府应该起到哪些作用,或者说,不要起到哪些作用。

林毅夫:我们在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推行的是双轨制,有很多应该退出的地方政府没有退出。在经济转型的早期推行双轨制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短期内强行要求政府退出,会造成两种可能。一个是国有企业大面积破产,可能造成城市30%-40%的失业,有那样的失业,一定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除非像东德那样获得西德的援助,中国到哪里去找像“西德”这样比自己大几倍的经济体来援助?况且,东德的经济在转轨以后一直摆脱不了停滞和萧条。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完全市场化之后,为了防止大型企业破产,国家继续给予各种隐性的补贴,这种补贴甚至比在过去还要高。所以,双轨制在当时的时代环境是有效的,补贴也是必要的,保持了当时的稳定和增长,但是它带来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收入分配不平等。这个问题在《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我做了详细的分析。

197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连非洲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资本极端短缺,现在我们已经是上中等收入国家了,很多当年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国家补贴的产业,现在实际上已经具备比较优势,企业已经有自生能力,已经不需要给当年的补贴,它们已经很有竞争力了,比如像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把双轨制的扭曲取消了,这样那些关于收入分配不平均、消费比重下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即使让市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没有作用了,因为在产业升级的时候,还有很多靠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比如说,产业升级的时候,有些基础设施必须改善,有些金融制度必须完善;另外,产业升级的时候,必须形成产业居群才有竞争力,地方政府若有支柱产业的政策,产业集群就容易形成;还有,对先行者必须有一定的激励,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当先行者。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在其他经济发展不如人意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在这些领域政府作用的“不及”。拿智利来说,在“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几十年来还是在卖鱼、猕猴桃和矿产资源,为什么没有新的产业出现?因为像基础设施这样的事情没有人去做。

关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现在主流经济学界都爱说要转向消费为主。但您却仍然认为现阶段还是需要以投资为主,才能追赶发达国家,这似乎也引起不少争议。

林毅夫: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目标还是手段,增加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增加消费也是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结果,但是消费绝对不能作为拉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手段。消费增长必须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技术的不断创新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必须以投资为载体,没有投资绝对做不到。投资以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增加的收入即可以用来支持投资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

因此我们在表述上面不同,如果说,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我同意是消费,发展的目标是生活的改善,福利水平的提高,那都是跟消费有关的,如果发展得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国内现在许多人的说法是以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是绝对不能提的,非常危险的,而且连发达国家也不能这么提。

以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GDP似乎也会增加,但问题是,这个消费是一次性的,到了下一期就没有了,经济如何维持持续的增长?另外,我国当前的投资和消费的结构不合理,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不是靠消费增长。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确实是消费的比重比较低,但是比重比较低的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合理,而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双轨制遗留下来的一系列要素市场的扭曲所导致的,靠二次分配的收入转移来增加消费,这样还是治标不治本。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