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依然是重要朋友
虽然,美国名义上是出于民主、人权等对缅甸进行了制裁与“断交”。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也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新中国在文革结束后平稳发展,“反攻”已经无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均已结束;苏联也已解体;红色高棉也已瓦解。美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对于美国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经降低。
而就在缅甸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成为缅甸最重要的伙伴。在中国的帮助下,缅甸的基础建设逐渐开展,经济发展也缓慢但有序前进,在政治上也打破了被美国与西方孤立的局面。两国的“胞波”(观察者网注:“胞波”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情谊就这样得到了巩固。可以说,这数十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最重要的“盟友”。
国际政治总是变化莫测。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高调“重返亚太”。缅甸这个被忽略了十数年的国家,再次进入美国的议程里来。以2009年美国公民耶托潜入昂山素季府中,后被缅方逮捕一事为契机,美国派遣了近十年来首位访缅的参议员吉姆·韦伯。从此,在随后的几年里,美国都较为频繁地派遣参议员、助理国务卿等高官访问缅甸。在希拉里对缅甸进行破冰之旅的一年后,奥巴马也在胜选的两周后就来到了缅甸。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逻辑:当中国政局尚未稳定时,美国就重视与缅甸的关系;当中国局势稳定发展,而缅甸出现混乱时,美国就疏远与缅甸的关系;而当中国崛起,缅甸民主出现转机时,美国又欲再度亲近缅甸。
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可以有永远的朋友。缅甸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与美国拓展邦交是缅甸的权利,但这并不代表缅甸就会完全放弃与中国的关系。我们也可发现,一年前希拉里访问缅甸前,缅甸国防总司令敏昂莱先一步访问中国;今年9月缅甸总统登盛访问美国前,先赴中国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本次奥巴马访问缅甸前,缅甸国防副总司令梭温也先访问了中国。缅甸的这些举动似乎在说明中国依然是其最重要的盟友。
因此,美缅关系虽然进展神速,但双方未来的发展如何,还取决于中缅关系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