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币发挥作用
“欧罗巴合众国”也许是解决欧洲问题的最佳方案,但除了政治手段之外,经济手段也不可或缺。蒙代尔认为欧债危机的发生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有一定关联——不稳定的货币体系导致汇率的动荡,从而造成经济下滑和金融动荡。
因此,他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来解决目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他提出美元和欧元的结合。不过现在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这两大货币不再如以往那样强势,因此,他又提出让人民币也加入到构建国际货币的过程之中。
按照他的设想,应当在美元和欧元之间建立一种固定汇率,就像现在的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美元和欧元之间的汇率能够固定,40%的经济体会稳定下来。”他说。然后再将人民币吸纳进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欧元-美元-人民币”货币体系。
“中国刚刚被IMF授予更多的特别提款权(注:根据IMF最新的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跃升至世界第三,而份额以特别提款权计值),这是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产生固定汇率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让人民币、美元和欧元之间可以相互自由兑换的前提。”蒙代尔告诉《中国经贸聚焦》。
不过他也承认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美欧三地之间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异是一个原因。同时人民币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不够,也是体系建立的一大阻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到2012年7月底为止,全世界有31个国家使用人民币完成结算的比例达到了10%,而中国10%的跨境贸易也由人民币结算,这比2007年的一片空白进步了不小,但是距离1995年的日元还是有不小差距。
尽管如此,蒙代尔认为中国不需要刻意地去推广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影响的提升自然而然地发生。“美国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推广美元,他们甚至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蒙代尔说,“英国人以前也没有推广英镑,直到英镑的地位被美元取代后才开始做出一点这方面的尝试。我知道中国一直都在努力推广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我认为这会是一个自然出现的结果。”
人民币需要充分可兑换性
而说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所遇到的阻力时,蒙代尔认为中国在国际收支中的顺差是一个不利因素,因为这意味着其他国家无法获得人民币。“美元能够成为储备货币是因为美国在国际收支中的逆差地位让美元不断地流入到其他国家。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中国想要将人民币变为储蓄货币,他们需要改变国际收支的顺差地位,并且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
可兑换性是蒙代尔口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阻力。在他看来,人民币需要在进入国际货币体系之前获得充分可兑换性。同时,他也认为这更像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需要“中国政府放弃汇率控制”。
“1946年的时候英国承诺恢复英镑的充分可兑换性,以此从美国借来了30亿美元的贷款来恢复经济,1947年英镑就恢复了充分可兑换性,”蒙代尔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不过很显然中国不会像当年的英国一样,因此(放弃汇率控制)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记得有人曾经预测说人民币将在2015年实现充分可兑换性。虽然我认为这不会那么快实现,但我们应当看到中国政府对汇率的控制已经比5-10年前有所降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