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利少害多(2)

向松祚: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利少害多(2)

国内经济环境面临四大主要问题

第一大问题:全要素生产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其一、中国许多行业(包括钢铁、服装、电子、玩具、家具等)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没有价格控制能力。尤其是以来料加工和代工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只能赚取微薄加工费,企业和行业整体利润率非常低。以中国企业加工生产苹果手机为例。苹果手机最终售价500美元,苹果公司拿走390美元,中间贸易商拿走100美元,我国加工企业仅得到10美元(还有统计说只有可怜的7美元)。其二、我国制造业产量占全球制造业总量的比例愈来愈高,所占利润比例却愈来愈低。其三、我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仍然低于产出量、出口量和产能扩张速度。

第二大问题:货币信贷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流通速度显著下降。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与GDP之比已经超过240%,M2与GDP之比超过180%,信贷余额与GDP之比超过125%,均属于世界最高水平之列。前三季度,M2增长14.8%,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长16.3%,M2总量达到94.4万亿元,银行新增贷款达到6.72万亿元。增长速度均大大超过GDP增速。我国货币信贷环境其实相当宽松。然而,许多企业仍然抱怨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信贷不足。

今年年底,中国本外币信贷余额将突破70万亿元,GDP却最多只有51万亿元。简单计算,生产1元GDP,差不多需要1.4元信贷资金来融通。此计算固然不甚准确,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国信贷资金和资本运用效率下降,企业销售不畅、资金周转速度放缓、三角债链条加长、不确定性和风险上升迫使企业拖延支付和谨慎支付,等等。

第三大问题: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边际效果显著下降。今年以来,面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局势,国家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方向和力度,将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和优先位置,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

迅速审批数千个重大项目,财政刺激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政府纷纷宣布高达数千亿乃至万亿的投资规划;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同时改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市场流动性平稳运行。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对于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宏观政策的效果和边际效果正在显著下降,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远远不如预期。

一方面,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日益扩大之后,政府左右市场运行的能力和效果自然会下降,另一方面,经济体系内在机制日益复杂,宏观政策传导机制不再那么畅通和直接。我们确实需要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思维模式和新的政策工具。

第四大问题: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明显下降。今年以来,企业家信心指数一直低位徘徊。第二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只有37.3%,较第一季度下滑1.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3.4个百分点,已是连续6个季度下降。第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7.5%,比第一季度下降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8.3个百分点,较2010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而第三季度则略有好转。第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只有33.6%,较第一季度和2011年同期分别回落6.4个和32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位于50%临界值以下。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58.4%,较第一季度下降6.6个百分点,较2010年第三季度下降14.7个百分点。三季度亦只有轻微好转。

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重要表现就是股市持续萎靡下跌。股市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流动性不足,也不是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尽管是重要原因),而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市场弥漫着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

信心不足或许是我国经济金融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消除不确定性,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确属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