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0122: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

东城0122: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

 

 

  有这样一位医生,言谈话语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工作交往中更没有任何张扬、炫耀,永远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有这样一位医生,工作几十年,收到的感谢信、表扬信不计其数,获得的大小各项荣誉称号近百个。有这样一位医生,让无数病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让同事钦佩、领导赞许。这位医生就是北京市第六医院眼科主任许东平。1983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许东平主任就来到这所基层医院,一干就是27年。

 

  知难而上 勇挑重担

 

  几年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冲击,眼科病源严重流失,职工精神涣散,人员流动频繁。许东平主任知难而上,勇挑重担,在眼科最困难时刻,担任起科主任工作。她带领全科同事认真分析眼科面临的问题,确立了科室团队整体建设新思路:“医疗质量是科室发展的保障,人性化服务是科室生存的出路”。首先,她狠抓医疗质量、转变服务理念,严格规范每名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行为,言传身教,不留情面,甚至“不近人情”。当时科室新来了两名新毕业的医生,许主任手把手教他们规范操作、书写病历、分析病情。有时候为某个不规范的操作和病历,会反复要求小大夫们一遍遍重来,直到规范为止,经常忙到深夜。年轻医生们当时觉得很委屈,但事后当自己再遇到这些操作时能得心应手,才体会主任的良苦用心。为了使科室整体上水平,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为提高全科医生的手术水平,她到处找关系买动物眼,有时要跑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地方。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带领年轻医生先后在几百只动物眼上做实验,分别进行各种手术训练,有时要陪着练到晚上10点钟,大大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许东平主任用自己敬业求实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整个科室。她的努力换来的是眼科医护人员共同的成长进步。如今的眼科,在白内障人工晶体置换手术、青光眼诊断及手术治疗、眼底病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吸引了大批患者。

 

  去年下半年,眼科准备开展两项新技术——眼底血管造影和激光手术。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许主任倾注了大量心血。春节一过,就一趟趟往同仁、协和等医院跑。为了请到专家帮助调试设备、指导工作,经常在专家诊室前一等就是2、3个小时;为了设备到位后能尽快使用,年初就带领全科医生开始储备病源,逐个登记,分批送医生、护士到同仁医院学习,制定诊疗常规,配备抢救设备,确保了设备到位能立即使用。正是有了她这样的忘我投入,设备到位仅半年就完成眼底血管造影1636人次,其中确诊疑难病例38例,开展激光手术200余例。填补了东城区眼底血管造影和激光手术的空白,使眼科在诊疗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进入全新的阶段。

 

  无私无悔 甘愿奉献

 

  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虽身为科主任,却和年轻医生一起摸爬滚打,亲自收病人、写病历、病房手术、节假日值班样样都干,工作中事事亲历亲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早7点就到医院,晚上8、9点才走。有时门诊替班中午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午休了。每逢病房有事或有急诊病人时,她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夜里2、3点钟的时候,还要搭上家人陪着一起到医院。

 

  自从开展激光手术以来,任务量剧增,她经常下班后为病人加班手术。有个外地女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限局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慕名来到六院要求手术,当时已经下班,刚从激光手术台上下来的许主任考虑到视网膜脱离手术越早越好,立即果断给患者加做手术,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患者视力保住了,感动的女孩和她姐姐泪流满面。这些都是许东平主任工作中太普通的事了。

 

  2009年,许主任兼任了手术二支部书记。这是一个新组建的支部,由眼科、麻醉科、手术室、耳鼻喉科共同组成,人员分布零散。作为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许主任克服种种困难,每次布置任务都主动找各科主任协调,利用业余时间为每名党员建立责任区、进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她重视支部的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最佳党日活动;她带头献爱心,参加募捐活动, 主动关心慰问困难职工群众。在她的带领下,手术二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了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常年紧张无规律的工作,让许主任患上了严重的溃疡病、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疼及顽固的湿疹。由于没时间系统治疗,常常被头痛、胃痛及皮肤裂、奇痒所困扰,但许东平主任总是靠药片顶着,仍坚守在岗位上。

 

  敬业求实 恪尽职守

 

  作为一名基层眼科学科带头人,许主任深深懂得知识的积累和职业道德的高尚,是人生中并驾齐驱的马车。因此, 脚踏实地,敬业求实,恪尽职守,不断进取是她追求的目标。20多年的临床、教研工作,她练就了精湛的技术,先后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指导科内医生撰写论文十多篇。她参与的《A型肉毒毒素杆菌治疗眼睑面肌痉挛》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她承担了北京医院学会临床路径研究的课题任务,顺利完成了《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课题,已被北京医院学会列入获奖项目。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神经病变是她的专长,她创立的青光眼早期诊断系统,得到了业内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开展的眼科激光手术,开创了东城区卫生系统的先河;承担的东城区视力残疾康复的任务,得到残疾朋友的信任。

 

  前不久,一位中央民革离休的老干部,感觉看东西有些发花,看了几家医院都说没有大毛病。后来抱着试试的想法来到到我院眼科,接诊医生检查后也没有发现典型体征,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许东平主任感觉到病人很可能有器质性病变,经过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分析视力视野变化情况,考虑患者患了垂体瘤,马上给老人开了头颅CT检查单,CT证实了老人确实患有垂体瘤,很快被转到天坛医院做了手术,由于及早手术,视力视野均得到了恢复。病人感到非常庆幸,出院后来科里找到许主任,拉着许主任的手就说:没想到是六院眼科查出了我的病,保住了我的视力。


                 
  在白内障、青光眼患者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其中很多人患有多种并发症,这无形中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六院眼科还是始终如一的为患者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服务。在我们为老年病人实施的复明手术中,年纪最大的为94岁,术后平均视力达到0.5以上,明显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位患者有帕金森氏症,需做超声乳化手术,而患者头部的颤动给手术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许东平主任和同志们在术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与麻醉科多次联系,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结果仅在20分钟内就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患者及家属万分感激。

 

  还有一位86岁有高度近视的退休教师,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就诊市里几家大医院几经周折后到我院,说什么也不走了,一定要在我院做手术,尽管我们也反复交代了严重的冠心病做手术风险很大,但老教师还是执意要做手术。为确保手术成功,许东平主任除了为他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外,为了减少他对手术的恐惧,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许主任每天查房时都要主动与他沟通,向他讲解手术过程,让他心中有数。几天后患者在心脏监护下顺利的完成了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达到0.8,患者非常满意,逢人便说:“来六院来对了,做手术就找许主任。”

 

  82岁退休老工人因白内障术后反应较重,最初几天视力恢复不好,老人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每天吃不下睡不好,许东平主任发现后就亲自为他点药水,做检查,主动找他聊天,耐心开导,增强他的信心。患者的视力一天比一天好。老人在临出院时高兴的说:“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眼睛,还治好了我的心病。”

 

  曾有一位山西家境贫寒的青光眼患者,嫌大医院手术费贵,辗转来到我院,当时眼压高达80mmHg以上,视力仅剩下光感,应马上手术,可病人钱确实不多,许东平主任便主动垫付了部分费用并果断地为其做了手术,由于治疗及时,术后很快恢复了视力。患者前后仅住4天院,既节省了费用,又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凡是住过院的眼科病人都深切的体会到:这里的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向亲人一样处处为病人着想。

 

  几年来,许东平主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使眼科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处一使,拧成一股绳,全年收治病人数、门诊量、手术例数成倍增长、患者的表扬信接二连三……。许东平主任也先后荣获了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10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许东平主任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荃荃)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