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0108:让艺术之花开遍社区

东城0108:让艺术之花开遍社区

 

  6月上旬,朝内头条社区“紫藤民间艺术坊”正式开班,民间艺术家滕迎年担任艺术坊的老师,免费教居民学习印染工艺之一的扎染技术。
   
  朝内头条社区很多居民都认识滕迎年,可都不知道他还会一手印染绝活。而事实上,他不仅精通手工印染,还在剪纸方面有极高造诣,是藏在社区里的民间艺术家。
    
  这个民间艺术家的头衔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滕迎年,一起感受他的艺术人生。
    
  今年54岁的滕迎年可以说是“世家”出身,父亲是工艺美术学院教民间美术的教授,精通剪纸、印染、陶瓷等多种民间手工艺,从小滕迎年就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熏陶。
    
  1974年,19岁的滕迎年迷上了剪纸。“我喜欢剪纸一方面是父亲的影响,更来自邻居家一个奶奶的感染。她经常剪一些花草动物,精美的纸随意一折,几剪子下去就栩栩如生,看着真好。”就这样,滕迎年开始自己动手剪纸。
    
  “开始的时候没什么这方面的天赋,就是自己凭着感觉剪,但我有一股子坚持精神,不剪好就一直剪。。” 1975年,滕迎年的剪纸作品《两个民兵射击归来》刊载在《华北民兵》上,从此很多杂志、报纸开始陆续的登载他的作品。
    
  1984年10月,宋庆龄亲手主办的《中国建设》杂志上用了滕迎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的剪纸作品当封面封底,这是让滕迎年最骄傲的一次刊载:“这个杂志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杂志,有六种文字版本,我用了一周时间制作的作品pk掉了当时的一个著名泥塑家,由主编爱泼斯坦亲自选定为封面,这是我最露脸的作品了。”
    
  同一般的“原生态”剪纸艺人不同的是,滕迎年爱创作新题材作品,奥运时,他的《比赛》和《交流》两幅应景作品在8月24日闭幕式当天登在了《北京晚报》上,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到目前为止,滕迎年共有六、七百剪纸作品登在杂志、报纸上,各种奖项也获了不少,但他并不骄傲,总是说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剪纸让滕迎年获得了一种艺术的积淀,这为他后来的印染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1979年,农业展览馆第一次举行大型展览,举办方是滕迎年父亲的学生,就找到滕迎年的父亲和几个同事做一些手工印染的装饰。滕迎年被父亲叫去帮忙打下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手工印染。“颜色的变化让我一下就对手工印染着了迷,我开始尝试着染出各种图案的作品。”从此,滕迎年对印染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
    
  1984年,滕迎年父亲的一个学生在工艺美术公司工作,借此缘由,滕迎年担任了一个刺绣厂的印染技术指导,开始了专业印染。
  
  在刺绣厂,滕迎年潜心钻研,逐渐掌握了搓蜡法、折叠浸扎蜡染法、粉面染法、纸板拓染法等十种创新工艺。
    
  2007年8月,滕迎年第一次用印染技术参加比赛——西安办的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用耳挖勺刮蜡的滕迎年成为比赛现场的焦点,摄影记者们的镜头对着滕迎年闪个不停。
    
  “其实我是扬长避短,一般的蜡染都采取画蜡法印染,就是用画笔沾着蜡画图案之后就浸染。我不擅长画画,就采取刮蜡法,把图案整个大概画出来,细节的地方用耳挖勺一点一点刮出来,之后再染。”
    
  比赛结果出来后,手法新鲜的滕迎年获得蜡染组的第二名,同时,这次获奖也让滕迎年尝到了甜头,此后他不断创新,找到了许多印染小窍门。
    
  和剪纸一样,滕迎年的印染作品也走新题材的路线,他总是尽力做创作一些比较有深意的作品。2008年,滕迎年独创的一幅粉尘染作品《冬梦》,作品意境高远,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梦境一样的冬天,该作品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的铜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那天,和《冬梦》放在一起的是一副捐赠给工艺美术馆的金镶玉艺术作品,价值150万。我的作品能跟它比肩,这让我太骄傲了。”
  
  为了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坚持几十年不断创作,这对于常人来说或许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患有腿部残疾的滕迎年了。他虽然获得了若干闪耀的荣誉,然而他背后的诸多艰辛却不为人知。
    
  幼年的脊髓灰质炎让滕迎年的腿留下了残疾,这导致他中学毕业后3年都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一位善良的大姐介绍滕迎年到粮店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包挂面。深知机会来之不易的滕迎年工作十分认真,不久后,他获得了西城区包挂面比赛第三名。
  
  后来,滕迎年又调动过两次工作。2004年他从建筑公司待岗,再找工作也遇到挫折。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因此停歇。
    
  他要继续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待业期间,滕迎年自己买来毡子和修理电器用的电烙铁,先用剪纸放在毡子上画出图案,用小烙铁在杯子上沿着纹理烫,做出了杯垫、装饰画等作品。在2007年北京市第六届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中,他设计的作品从2300多份选送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的铜奖。
  
  然而,这个获得铜奖的设计却没能给滕迎年带来经济效益,“我推销到了商店,各处都不接,只有‘百工坊’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了两个《皮影》烫画和两个杯垫。”
   
  这给了滕迎年不小的打击,却也让他放弃了用创意赚钱的念头。此后,他便潜心于民间艺术研究,踏踏实实地研究新的印染方法和工艺。“每次成功后,我都会喝点小酒、泡壶好茶,一连高兴好几天。”
  
  2007年,在朝阳门街道的帮助下,滕迎年成为朝内头条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工作对我来说非常不容易,我要为社区里的残疾人朋友认真服务。” 从当上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第一刻起滕迎年就下定了工作决心。
  
  社区很多残疾人都知道有困难找滕师傅。一为残疾朋友行动不便,滕迎年就按时带着去医院看病;残疾居民家里有什么重活只要滕迎年知道就立刻去帮忙,认识滕迎年的居民一提起他保证会说上一句:“滕师傅可是大好人。”
 
  在社区工作不久后,滕迎年总想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在做点什么,渐渐地,他萌生了在社区里面开印染课的想法,让居民多学习一项技能的同时还能传承民间手工艺,这与朝内头条社区居委会的愿望不谋而合。于是,朝内头条社区紫藤民间艺术坊就这样诞生了,开班课是扎染,以后还会进行蜡染、浆染的课程。
    
  听说滕老师在社区“收徒”,很多居民都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有社区内的残疾人朋友,更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居民,居民陈竹英现在住在亚运村,为了学习扎染,带着80岁的老母亲刘兰荣一大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赶来听课。
  

  “为了给居民上好每周的一节课,滕迎年要做很多准备,考虑布和材料还少什么,教居民学什么、还要把第二天用的布煮一下,足足忙活一天,“看见居民拿着自己的扎染作品的高兴劲,我付出的多点儿也值了,我想最后一节课让居民每人做一件自己的作品,在社区做个展览。”
  
  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紫藤民间艺术坊在京城小有名气,住在朝阳门街道以外居民也开始报名学习扎染,艺术坊的人数已经达到20多人了。“大家就是学个新鲜,只要有兴趣我就教,让每个人都从中享受到染布的乐趣,就是怕我教不好。”滕迎年还是像以前一样谦虚低调。
  
  责任编辑:尉红英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