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0047:李燕:隐居月坛的学者居民

西城0047:李燕:隐居月坛的学者居民

  
  李燕,月坛南沙沟社区居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第九、十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



  李燕先生1943 年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自幼在其父亲李苦禅大师教导下敬祖爱国,嗜好国学文艺。1958 年后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八年,功底深厚,后到北京荣宝斋编辑科工作多年,并从事木版水印复制工艺的研究。



  接受采访时李燕先生刚刚从沈阳参加父亲李苦禅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展的开幕式与讲学归来。回忆起自己六十余年历程,念叨起在月坛的生活,从容淡定。



  李燕最擅长写意动物与人物。以勾沉补缺之旨作论文,以针贬时弊之旨作杂文,亦时有诗、赋随缘即出,刊诸报章颇有读者。尤擅国学文艺之大型演讲,应邀所开讲座,数小时不中休不坐不用讲稿而通场盈众,名声已甚于其画。



   李燕先生执教32载,两获“优秀教师”奖状。著作有《苦禅宗师艺缘录》、《艺术大师之路・李苦禅》、《亦文亦画书系・李燕集》、《易经画传》、《李燕画集》、《百猴图长卷》、《李燕画猴技法》与《周易中的哲理》、《科学与艺术》、《“人文环保”迫在眉睫》 等出版。最近又荣获北京曲艺家协会授予的“北京曲艺杰出成就艺术家”称号与证书。 



  李燕先生兼为“半个电视人”,制作了第一部涵京津各种弹唱曲艺的十集系列片《胡同古韵》、十集采访纪实片《爱国艺术家苦禅大师》等。亦应中央电视台与地方台多种栏目邀请,作撰稿人与嘉宾上镜,所播出之文化艺术节目语言风格独特,富于文化底蕴,颇得业内人士与观众好评。



   “苦禅老人教导我,家学传统有三项,一是勤奋治学(学习整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知识)。二是当好‘教书匠’。三是画好画(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书画)。我一直记着苦禅老人的这些教导,尽量好好继承之。”李燕先生说。



   做一个效忠祖国的“读书人、画画的加上教书匠”就是李燕先生的人生价值所在。这三项对于一位当代的文人画家而言是不可分割与或缺的,这条路父辈没有走完,我还在走――永远向前走!李燕先生在《我的事业之路》中写道。



   李燕先生13岁开始正式学习作画。1958年前钓鱼台国宾馆还未建造时,李燕先生经常去画画,写生。“那里是最有野趣的地方,很多老百姓到这里玩。”李燕先生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嘴角微微上扬。



  在作画方面,李燕先生继承了李苦禅大师的精湛画技。他的国画作品秉承传统文人画的精髓,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理,但每幅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其作品《老子与爱因斯坦》中,两位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伟人、思想家,跨越时空、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科学领域、跨越不同民族,走到了一起!李燕先生以一个艺术家的胆识,有着他自己的思考。



   今年已经66岁的李燕先生,每天都作画写字,保证墨池子不干。“曲不离口,功夫不离手,持之以恒才叫功夫。”这是李燕先生一直坚持的。他强调要下功夫、用功夫、费功夫。他用树根来比喻基本功,“树根要和树冠一样大,到什么年龄都要练功。”



   作为全国第九、十届政协委员,李燕先生自称为“保皇派,保护皇城派”。在政协会议上他提出“北京人文环保迫在眉睫。”他不懈地为拯救中华传统文明、力倡人文教育、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风貌而奔走呼号。他也被誉为京城保护传统文化“四大铁杆”之一。李燕先生生活在月坛,作为政协委员时,多次提出,要挪走压在月坛“祭台”上的央视发射铁塔。



   作为李苦禅大师之子,李燕先生说:“没有北京的文化,就没有李苦禅,没有老舍,没有齐白石。传统文化不代表陈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新的基础,它就在你的血液里,在你的遗传基因里。”



   “人活着总要留点有用的东西在人间”,这是苦禅老人和李燕先生的共同愿望。李燕先生创造的“无中休,无讲稿,站立演讲”的讲学风格,得到了青年学生们的热情支持。李燕先生32载教学工作,严谨敬业。教授传统文化,做到“讲大活人听得懂的话”。



   他上课不带讲稿,他说:“上课引证时,不是在背书,而是听不出是朗诵的朗诵。很多东西要烂熟于心,否则就别讲;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既使讲‘忘剩下的’东西,也不少啊!”



  1997年7月,李燕先生与夫人孙燕华女士进行策划,联合社会力量,组织了航天科学家与首都书画艺术家联欢笔会,并当场即兴用父亲的风格创作了一幅8尺大画《大鹏图》,百余位到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画上签名留念。会上,苦禅大师夫人李慧文从家乡企业募集到的100万元赠予航天科学家,这是那时来自民间的第一笔捐赠。



   1999年底,《大鹏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起搭乘中国的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舟1号”顺利升空,绕地球14圈,并安然返回地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件飞天凯旋的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与科学家完美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刚开始以为只是搭载返回式卫星上,后来才知道在‘神舟1号’上,喜出望外。我和夫人在开舱时激动无比,眼泪不觉夺眶而出。”李燕先生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仍记忆深刻。



  不久前,在沈阳举行李苦禅诞辰110年纪念活动时,李燕先生带病讲了三个小时的中国传统文化。2009年4月份,65岁的李燕先生从清华大学退休,但仍是退而不休,清华各院与其他院校仍欢迎他的讲座,所以他还要抽时间去讲传统文化艺术,普及国学知识。



  今年4月,李燕与夫人在北京画院支持下,举办了《苦禅金石缘―李苦禅收藏金石拓本与题跋展》,在画坛荒疏了数十年的“金石学”之今天,此展又开“重振金石魂”美学的先河,令观众耳目一新,令业内人士为赞扬。有位著名美术理论家对此展深鞠一躬,说:“非常感谢!能给我们办了这么精彩的一个展览”。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人举办过这样的展览。”而李燕则说:“我只是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又做了一件勾沉补缺的事而已。”



  我们说他“隐居月坛”,并非隐而无所作为,恰恰是为了说明他不爱参予喧嚣浮华的名利场合,而是扎扎实实神安气定地做着一件一件对社会对传统文化事业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张荃荃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