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蕊:老楼新生

张鑫蕊:老楼新生

核心提示: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如今北京的许多老楼流行穿起了“新外套”, 这就是今年市政府为改善民生,开展的老旧小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

大家好,我叫张鑫蕊,是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新源里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宣讲的题目是《老楼新生》。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如今北京的许多老楼流行穿起了“新外套”, 这就是今年市政府为改善民生,开展的老旧小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作为第一批改造试点辖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我经历了改造的坎坷,见证了老楼的新生,更感受到了协商民主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记得第一次入户调查征集意见,不同意改造的居民占到了68%,这个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嫌动静大,不愿折腾的;有怕外延太宽,影响采光的;有刚装了修,怕被损坏的;还有的担心周转房太贵或太远,影响生活质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二百多条。开始我真搞不懂,政府埋单为大家改善居住环境的好事,怎么就不好办了呢?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分析会,汇报会,居民议事协商会,问题答复会铺天盖地。从技术原理到图纸分析,居民都听得仔仔细细。晚上下班,社区居干和城建科的同志还要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对上班家庭或行动不便的家庭逐一走访。他们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字儿,前边划着,后面补着,新出现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还常有其他楼的居民围上来打听:“我们那楼什么时候改造啊?”“我正准备装修,这要真改我就再等等?”¨¨¨说实话,当时我是觉得,这事要铺开难了。

然而当下最头疼的还是,居民对设计方案产生了疑虑。“对我们一层穿钢打梁我不同意,我这刚装修的屋子杵这么几个洞多难看啊!”“是啊是啊,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动屋子里面啊?”“前后接出俩阳台是挺好的,可是增加楼宽本来就影响采光,这北面只开一扇窗户岂不就更暗了?我眼神不好,可住不了暗屋子。”仔细想想,居民的担心也在理,可这改方案的事可不是小事。就在协商陷入僵局的时候,办事处也开始紧急布会,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考虑到居民最关心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协商会最终通过了对既定方案的调整,决定在北面阳台增设一扇窗户。居民也开始慢慢理解,要想彻底改善老旧房问题,不动屋子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要全部更换成节能管线,这可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啊。就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如期开工了,我也长舒了一口气,可好事远没有那么好办。想想一路能走过来,还真多亏了几位可爱的楼门组长。

工程队入驻前,居民们最忙活的事儿就是找周转房,有的孩子在附近上学,就想在周边找个价位合适的;有的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担心搬家自己照应不过来;还有的老人担心搬家后找不到的老年饭桌。几位楼门长就紧着帮各家张罗,四处奔走,忙得不亦乐乎。最后,顾阿姨忽然发现自己的周转房还没着落呢,一下子就慌了神儿。现在提起这件事,还有人调侃说“她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施工的那几个月,阿姨们几乎每天都到现场看看再走,搞得施工队都紧张兮兮的。活脱脱一个“监工”嘛!可有多少人知道,这楼70%住的都是老年人,许多周转房找的又比较远,还有个别搬去了上海或深圳,惦记着家又不能随时回来看,就只能从几位楼门长那里了解一下家里的近况,有的干脆就把钥匙交给她们照看。今年7月,北京遭遇了罕见的暴雨侵袭,西11楼也没能幸免,当时施工方正在进行顶层的平改坡工程,由于合缝处尚未封闭好,雨水泡到了很多家里,发现漏雨后,几位楼门长迅速从四面八方赶回西11楼,跟着施工队一起挨户查看漏雨状况,通知漏雨家庭回来清理,要是谁家一时赶不回来,阿姨们就连夜帮着清扫积水,搬挪家具。这一幕,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现场的施工人员。可阿姨们却说:“我们住在这里,受累是应该的,瞧着这亮堂的屋子,心里也敞亮啊”。

老楼历经坎坷,迎来了新生,居民们如期搬回了老楼,感受着新居的快乐。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民生工程要办成民心工程”的真正寓意,只有倾听了百姓自己的声音,好事儿才能办好。我也深知,如果没有居民的理解,改造就不会如此顺利,如果没有协商民主,百姓也不会称心如意。同住一栋楼,同在屋檐下,老楼的新生是小家的努力,换来的则是大家的福气。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我想,今后对于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还是多协商,多商量,这样就能取得更多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就会使我们各级政府把好事办的更得民心!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